----觀楊連福迎新年書法展有感
人生總有許多偶然和巧合,兩條看似永遠不會交匯的平行線,也可能會有交集的一天。不曾了解書法,總覺得讀不懂文人雅士抑或瀟灑俊逸抑或雄渾蒼勁的筆觸,直到2012年的后一天,在路過學校展覽館時,參觀了“追逐陽光 走進河北”——著名回族書法家楊連福迎新年書法展,才發(fā)現(xiàn)自己漸漸喜歡上了這淡淡的墨香,喜歡上了這些清雅秀潤、靈動流逸的文字。展覽館里80余幅清新秀雅的作品似冬日里一束溫暖的陽光,為迎接2013年的到來吟唱了一首回腸蕩氣的希望之歌。
感謝這次美麗的邂逅,在寒冷的冬日里,通過楊連福老師一幅幅大氣磅礴的作品,感受到了書法藝術(shù)帶來的震撼,也感受到了優(yōu)秀的中外文化帶給我心靈的洗滌。展出作品分《紅色記憶》《宗教經(jīng)典》《傳統(tǒng)文化》《詩歌習作》四部分。磅礴剛勁的筆調(diào),拙樸古雅的詩韻,凝重恢宏的內(nèi)容,通過一幅幅帶著清香的書法作品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有人說書為心畫,言為心聲,書法是傾吐感情,宣泄心靈的藝術(shù),如無字之詩、無聲之樂,讓人陶醉,的確如此,我沉醉在書法的世界里,在每一幅作品前駐足觀望,心中的浮躁隨即被這墨香浸潤,突然靜了下來。中國的書法是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書法家就是運用這支筆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特別的書法藝術(shù),楊老師手中的筆在不斷變換間勾抹著歷史的印記。
歌頌民主自由的《國際歌》歌詞、紅色經(jīng)典《為人民服務(wù)》《紀念白求恩》、毛澤東語錄等一幅幅傳遞著紅色情結(jié)的書法作品,勾起人們對光榮革命傳統(tǒng)深深的追憶。《穆罕默德圣訓》、佛教名言、宗教文化以書法的形式在這里交融。中國古典詩歌、古今警句名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默默浸潤著每一位參觀者的心靈。魏碑、漢隸、篆書、行楷全部濃縮在一頁頁薄紙上,西夏文書法展示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狹小的展廳里楊老師的作品洋洋灑灑,一步一景,總能帶給我不同的意境,在這走走停停間,我的內(nèi)心一次又一次的被書法藝術(shù)獨特的魅力沖擊著。
“古墨輕磨滿幾香,硯池新浴燦生光”,也許正是因為對生活的熱愛,因為對文化的鐘情,楊老師才會一次次拿起筆,研磨深思,在恍然頓悟的瞬間里揮毫潑墨,落紙如云煙。《觀滄海》的挺拔剛勁、厚重健實,《道德經(jīng)》的端莊凝重、流暢蘊藉,需要經(jīng)過多少年的歷練才能如楊老師那般渾然天成,自然灑脫?
展覽的一大亮點還在于楊老師別出心裁,分別用漢隸、阿拉伯文書寫《古蘭經(jīng)》圣訓,中國書法和阿拉伯文字的完美結(jié)合,賦予了中國書法別樣的美麗。張弛有度的線條,若明若暗的墨跡,讓我大開眼界,深深陶醉。
參觀完畢,像是進行了一次心靈的藝術(shù)之旅。中國的書法看似點橫撇捺,實則精深廣大,它包容著萬物,包容著百家,它像大海無邊,也似宇宙無際。內(nèi)心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試問世界上有哪國文字,能像漢字這博大精深?一次美麗的邂逅,讓我愛上了這門藝術(shù)。楊連福老師的書法,傳承著民族的歷史,記錄著時代的印記,一幅幅作品用質(zhì)樸的文字描繪出了文化繁榮、民族團結(jié)、社會和諧的絢爛畫卷,看展覽更像在讀一部史書。
都說書法藝術(shù),寂寞之道,眼前飄過楊老師潛心練習書法,甘于寂寞,堅持不懈的畫面,身上頓時充滿了力量。書法如此,生活、學習、工作也一樣,只有耐得住寂寞,堅持不懈才能有成功。帶著這份楊老師傳遞的正能量,我闊步向前,生活還在繼續(xù),2013,告訴自己: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