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教師禮儀
(一)、什么是禮儀
人有雙重屬性,有自然屬性,還有社會屬性,毫無疑問,禮儀學屬于社會科學,按照古希臘先哲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講,一個成年人不可能不和別人打交道,只不過他接觸的面,是廣還是窄而已,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個人不跟別人打交道,他不是一個神就是一個獸,是人就要跟別人過招,所以我們還是把禮儀放在行為學里講更通俗一些。一般意義上講禮儀就是指禮節、儀式的統稱,具體地說就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內,以一種約定俗成的方式或程序來處理人際關系的行為。
我們不能僅僅把禮儀看做是某些場合規定的必須穿的衣服、必須完成的動作、必須說的話,或者必須經過的程序等等。現代禮儀學已經上升到人生觀(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領域。更多的是從人心、人性的角度去研究禮儀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所以,我們后面所講的內容,有相當的篇幅是從理論的角度來看待禮儀的應用,就是說我們為什么要那樣做。(是什么不重要,為什么才重要)
如果我們給禮儀一個通俗的定義,就是把“人生態度”和“生活技巧”完美的結合,體現出人際交往的藝術性。(人生的觀念+生活的技巧=生活的藝術化)。
禮儀不僅是個人行為,也是社會各集團的行為, 政府的、外交的、商業的,教育的,宗教的,……禮儀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意義之重大可以上升到民族榮辱興衰的高度。中國是禮儀之邦,古代人們對禮儀重視的程度比今天有過之而無不及,春秋時期有個叫季康子的蔑視天子,“八佾舞于庭”,氣得孔老夫子大發雷霆,“是可忍孰不可忍!” 當然,古代的禮儀有他鮮明的時代性,許多禮節在我們今天看來,不僅是落后的甚至是腐朽的,比如女人裹腳,就是要求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進,儒教當中的“三剛五常”中有“禮”,“三剛”沒什么大用了,五常還是不錯的。(仁義禮智信)都有用。有關禮儀的歷史發展問題 是有說不完的話的。
(二)、什么是教師禮儀
顧名思義,教師禮儀就是教師在人際交往中(工作和生活中)應該遵守的禮儀,從行為美學的角度說,人際交往應該講究藝術性,所以也可以嚴格地說,教師禮儀就是我們教師在人際交往中應該遵守的交往藝術 。
既然是人和人打交道,就要講交往藝術,教師禮儀強調的是教師交往的特定范圍。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你吃幾碗干飯,你見過什么世面,你是什么檔次的人,教師禮儀的一定之規會使你有所表現。
(三)教師禮儀的基本內容
現在禮儀學很時髦,商業、服務、政府都在講,都在學。我覺得我們教師和他們有所不同,這些不同體現了教師禮儀的基本特點。除了我們全社會必須遵守的禮儀道德之外,教師禮儀還必須體現教師職業的的特點。就是共同的我們要遵守,不同的我們要體現。這兩方面加起來就是教師禮儀的基本內容。我們給它歸結為三點:
1、擺正位置,
教師禮儀突出的是教師要“擺正位置”,其實什么職業都有個位置的問題,但是教師的職業很特殊,是全社會關注的對象,教師在社會上的位置到底怎么樣,我們在這里不去討論,古今中外,自有評說,我們主要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強調我們要擺正和社會各種交往層面的位置——和領導的位置,和下級的位置,和同事的位置,和同行的位置,和家長的位置,和學生的位置。交往以對方為中心,就以和學生的位置來說,現代教師禮儀和古代教師禮儀是有很大不同的,大的一個不同,就是現在強調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位置,而不是我讓你干什么,我管你,我教你,現代教育強調以學生為本,這就是擺正位置的問題,教師禮儀就是要從這些出發,解決我們教師在工作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2、就是要端正態度,
態度非常重要,態度有的時候決定一切! 禮由心生, 學校是個“說話”的地方(不是說別地方就不說話)老師靠說話去傳道解惑,學生靠說話(問)去明辨是非,學得知識。你要明白,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風,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不同國家有差異,不同民族有差異,不同行業也有差異。就教師個人來說,有年齡,性別和性格的差異;有學科、能力、水平的差異;有和同事、領導之間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差異;老師和學生角色不一樣也有差異。教師禮儀講究適應性和包容性, 江澤民主席在“千喜年”講話的時候,在講到中國外交的時候,提出一個概念“叫君子和而不同”,就是我們和諧相處,共生共存,又各有不同,各具風采。 這個世界之所以可愛,就是因為萬紫千紅,大家都說一個語言,都有一種表情,都穿一種款式的服裝,有意思嗎,沒有意思了。涉及到科學,涉及以原則的問題,我們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但是一般的人際交往,有的時候是非的概念是模糊的,某人長的年輕,有人說不像50歲的,像49,你非要給人家糾正,不對,像48!惹人家不高興,沒必要!不要讀過幾天書就端個文化人的架子。動不動就否定人家。為人師表,不等于好為人師。
3、就是要有自知之明
教師禮儀強調一個人要虛懷若谷,有人講“文人相傾”,就是講文化人(知識分子)小心眼,喜歡看別人的笑話,一個問題學生把你難住了,你很尷尬,我就在一旁竊喜(幸災樂禍)。沒有高山顯不出洼地,你是洼地,我至少是平原。要知道,雖然我們是為人師表者,也不可能什么都懂,我們要敢于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文化的要求,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的交際面擴大了,視野拓展了,我們的交往對象素質也在提升,你要問周樹人是誰,咱們大家都知道,但許多學生就不知道,你要問周杰倫是誰在座的不見得都知道,但你要問學生不知道的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信口開河,胡吹亂坎,你不懂的事情,也可以告訴學生,你不懂,學生也不見得就小看你。
這些就是貫穿教師禮儀的基本內容。就是作為人民教師,你在人際交往中,要擺正位置,端正態度,有自知之明。通俗地說,是你要知道自己是干什么吃的,你要謙恭待人,你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簡單地說,教師禮儀所講的,就是我們教師從職業的道德和良心出發,以尊重為基本原則,以禮貌為表現形式,在生活和工作中所展現的師資,師德,師表,師心。
二、學習教師禮儀的意義
禮儀首先是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古人曾經說過,禮者,身之干也,身體的主干, 孔子的“過廳語”有句話叫里“不學禮,無以立,”不懂得禮儀,不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禮儀,難以思圓行方,站的住,立的直,具體地說,學習教師禮儀有四個方面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個人素質。作為一名教師,你頭不梳臉不洗,衣衫藍縷,滿臉塵土,腦袋上頂著一個鳥窩,永遠跟“五四青年”似的,你有多高素質呢,你說你威風,我沒看出來。古人講“相生與心”一個人的外在形象是他內心精神世界的反映,不管你長的怎么樣,(高矮胖瘦、黑百丑俊)你的個人修養總是要通過你的言談舉止表現出來。我們長的不漂亮(這沒有辦法,自然災害,我們抗拒不了),但是我們不能沒有風度,我們沒有地位,但是我們不能沒有尊嚴!我們學習、講究教師禮儀,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素質。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學生的楷模。
2、有利于維護學校的榮譽,這很簡單,作為一名教師,你應該知道,講究禮儀不僅是你個人的事情,你的形象要受到學生和外人(比如學生家長)的矚目,你個人的形象代表了學校的形象。學校是個文明的地方,我們教師就是要文質彬彬,溫文爾雅,舉止得體,語言文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學校育人為本的風貌。如果我們都和叫花子似的,我們的大校長就得改名了,叫“紅七公”,或者干脆叫“某幫主”——丐幫幫主。(要是個女校長就成了《射雕英雄傳》里的黃容了)
3、有利于完成自己工作任務,我們教師的是在“顯微鏡”下工作,每天幾十雙、幾百雙眼睛盯著你,你的學生不僅要研究你教給的學問,也研究你這個人,稍不注意,你的某個位置就成了學生研究的內容,一不留神,你就成了他們茶余飯后的掌故,起碼上課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們每天上課之前要照鏡子,你不能一撮頭發從后面翹起來,你又不是鳳凰,你翹起來也不好看。或者披頭散發,梅超風似的,你沒那么高的武功,你梳那么酷的頭型干什么。有的老師上課不注意,一講話往外吐吐沫。你是辛勤的園丁,也不至于把自己當成噴壺。凡此種種,都不利于教學,你無中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精神負擔。有一次我臉上起了一個小疙瘩,手術割掉了,上課的時候學生看著我臉上的膠布就開始研究,我告訴他們,你們不用研究了,我這拉了口,縫兩針,幾天就好了,現在形象不好對不起你們。你不說清楚,臉上貼塊狗皮膏藥,漢奸似的,學生就聽不好課,他要研究你膠布后面的秘密——昨天喝酒喝多了?撞電線桿上了?還是讓老婆給抓了?……
4、有利于化解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有減災效應)前面講過,禮儀學講究包容和豁達,教師禮儀也是如此,我們是謙謙君子,我們溫文爾雅,我們風度翩翩,小是小非,我們不計較,大是大非我們不爭吵。爭吵是兩敗俱傷的陷阱。如果不是原則的問題,你非要和我抬杠,我們且戰且退。如果你說本拉登還活著,他非問你,誰說的,你看見了?那就隨他的便,死了就死了,活著就活著,反正拉登也不會開著747撞你們家的三間土房去。這方面我們后面在怎樣處理同事之間的關系時還要重點講。
唐山對外經濟貿易學校詳情請點擊:http://www.latinshirley.com/ShowInfo_zxzk.asp?id=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