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熟知“南武當,北少林”。南武當即湖北省武當山,而人們卻不知道在邯鄲武安縣還有一個古武當山。現在北京古城旅游服務培訓學校就為您介紹一下位于邯鄲這座歷史名城的古武當山。 古武當山為道教歷史史山,位于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處,距邯鄲市70公里。山頂有一唐代古碑上有“古武當山”字樣,經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為國內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方武當山,其歷史早于國內其他武當山。古武當山是唐代以來中國道教的發祥地,有規模宏大的道教古建筑群。現存建筑規模之大、規制之高、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在中國道教建筑中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上也屬罕見。
古武當山典故
張三豐雕像張三豐在歷史上實有其人,生在東北遼寧省阜新地區。在宋、明兩朝都有他的記載和傳說,《明史》還專有記述。 邯鄲本地的武當派拳師對張三豐來邯的經歷有具體的說明。邯鄲武當太極三豐掌老拳師郭兆鳳,在他寫的《南北武當山與太極文化的傳播》一文中有這樣的記述:“武當太極三豐掌起源于北武當山,北武當山廟落在河北省邯鄲地區武安市境內,據考證,從隋、唐、宋時代就尊為北武當山,真武玄這在此修煉,元朝初期,由祖師張三豐從金臺觀攜徒到北武當山修煉丹土與掌法。到元朝泰定至順帝時遷于南武當山煉丹兼練武術。”元朝自忽必烈始定國號為元,“元甲子”年為1264年,是忽必烈自立大漢后的第五年,這一年,張三豐“補任中山博陵令,不久辭官司,游歷燕、趙......”,這段史記與郭兆鳳文中所說的“元朝初期由祖師張三豐攜徒到北武當山修煉”是基本吻合的。郭兆鳳的說明,使張三豐到邯鄲古武當山游歷的情況更加明朗化了。另據邯鄲市武當內家拳大師張興舟先生談,他曾讀到過一本記載張三豐在古武當山修道的書,大致的意思是:張三豐家住東北,后離家南行,到河南省的少林寺學外家拳,因張三豐十分聰慧,學藝極快,且善于思考,常向師傅提些拳術上的不同看法和疑問,后因此惹惱師傅遭到驅逐。出少林寺后,張三豐才入的湖北“太和山”(后改名武當山),在太和山練拳修道,創造了太極拳等內家拳,遂成武當派武術。后來,張三豐回東北看望父母,在經過邯鄲時聽到父母已雙亡故的消息,便改變回家的想法,進了邯鄲太行古武當山,在古武當山修道練拳很多年.此外,張興舟先生還說邯鄲武當山早于湖北武當山,武術界稱其為“老武當”,其意與“古武當”一致。 并且古武當山附近還有京娘胡、道溝太祖山等旅游勝地,是一個個人、家庭、組團旅游的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