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名稱:
肥料配方師
職業定義:
從事肥料配方、肥料應用及效果評價等工作的人員。
從事的主要工作內容:
(1)采集、制備土壤樣品,進行土壤養分等理化性狀分析,評價土壤肥力狀況;(2)設計方案,開展田間試驗和農戶施肥狀況調查,采集、分析農作物樣品;(3)整理、分析土壤測試、田間試驗和農戶調查等資料,制定施肥配方,提出科學施肥方案;(4)開展肥料質量監督管理,評價肥料質量和使用效果;(5)開展科學施肥技術試驗、示范、推廣,編寫有關技術資料,組織開展技術培訓,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
職業概況:
肥料是作物的“糧食”,施肥是重要的農業增產措施,對農作物的產量貢獻在50%以上。2004年,全國化肥施用總量達4637萬噸(折純),折合人民幣達1800億元,是農業生產資料中的大投入品。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長,土地資源的減少,要實現農產品總量的增長,必須依賴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肥料的投入量將會繼續增加。農業生產實踐證明,按照合理的肥料配方進行科學施用,對減少肥料浪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益、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否則,不僅增加成本,降低效益,而且導致農產品品質下降、土壤肥力衰退與環境污染,直接影響到糧食持續增產、農業提質增效、農民節本增收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在目前我國人多地少、農民整體文化素質低、農村小規模經營情況下,要加快科學施肥技術推廣應用,與肥料加工生產、銷售、推廣行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有直接的關系。規范從事肥料配方與肥料應用效果評價的技術人員的從業行為,對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增強農產品競爭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全國肥料配方行業從業人數估計約19萬人左右,主要分布在以下三個行業:一是農技推廣行業。據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統計,全國省、市、縣土肥技術推廣機構中的從業人員19871人(2002年度);二是肥料配制加工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復合肥廠、配肥站、新型肥料廠等5300多個,按每個企業平均3名專業人員計算,該行業從業人員有15900人;三是肥料銷售服務行業。全國縣(市、區、旗)鄉(鎮)肥料銷售服務網點預計在10萬多個,按10%的網點配有專業人員,每個網點平均1.5人估算,從業人員有15萬。這些人員平均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不是很高,素質有待提高。因此,把肥料配方行業人員素質的管理納入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對科學施肥隊伍的建設,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的提高,農業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內大中專院校(包括職業技術學院)與本職業有關的專業設置有:種植業的土壤肥料學、植物營養學、土地管理學、環境工程學等。這些專業的設置,為科學施肥工作提供了人才培養的教育條件。
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科學施肥工作,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大力推廣科學施肥技術,把科學施肥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措施來抓。農業部組織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春季和秋季行動,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測土配方施肥高潮。財政部撥出專款支持科學施肥工作,在全國大規模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免費為農民測土服務,針對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肥料特性,確定科學配方,進行配肥加工,指導農民科學用肥。在“十一五”期間,國家已決定加大測土配方施肥財政投入支持力度,通過五年時間在全國普及該項技術。隨著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深入開展,必將帶動與科學施肥相關的技術推廣、配肥加工、配肥產品銷售服務等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多具有專業技能的人員從事本職業,新職業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