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高考填報志愿階段,考生和家長們期待錄取結果的同時,一定要謹防虛假查分網址、偽造錄取通知書等以高考招生為名的各種詐騙手段。下面是高考招生常見的七大騙局,考生和家長看過來!
手段一:偽造虛假查分網址
詐騙分子通過短信發送虛假查分網址,讓考生輸入身份證號、姓名、手機號、銀行賬號等信息后,將這些信息記錄并販賣,或者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精準電信詐騙。
【防范技巧】查分要認準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查分網址,同時,謹防各類涉及查分、錄取的相關短信。還可以通過安裝相關軟件,攔截此類虛假查分網址。
手段二:謊稱有 “內部指標”“特殊關系”
騙子偽造文件、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假扮高校招生人員。謊稱手中握有某些高校“內部指標”或與高校領導和招辦人員有“特殊關系”,要家長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錄取通知書到手后再交。
【防范技巧】教育部嚴格控制各省招生計劃,各大高校招生指標和計劃均需教育部核準后統一下達,省級招辦和高校也嚴格按規定公布招生計劃,且招生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內部指標”“特殊關系”都是騙局。
手段三:以“自主招生”為幌子
高考結束之后,一些中介公司或者個人打著自主招生的幌子向家長承諾,只要花錢就可以搞到自主招生的指標,聲稱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數線,花上數萬元即可搞定。
【防范技巧】去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考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后,參加試點高校考核,確定入選資格考生名單、專業及優惠分值,并報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公示。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高考成績后,組織本省(區、市)有關考生單獨填報自主招生志愿,原則上在本科第一批次錄取前完成自主招生錄取并進行公示,且錄取時不得突破自主招生計劃錄取,“搞到自主招生指標”屬于騙局。
手段四: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類型
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還有成人高等教育、遠程網絡教育等。騙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與其他學歷教育招生的區別,以自學考試班、網絡教育班等入學通知書蒙騙考生及家長,有的甚至偽造高校錄取通知書。事實上,這類輔導班只要注冊就能入學,這樣的學校國家不承認學歷,畢業之后拿不到普通高校畢業證。
【防范技巧】考生和家長就要提高警惕,首先通過官方渠道核實院校真實身份,了解學校的辦學資質、招生資格等,如有條件可以實地去參觀,從多種途徑了解該校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成果。
手段五:冒充軍校招生
騙子偽造軍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騙考生和家長,以“內部招生指標”“計劃外招生指標”“軍校擴招”等為幌子,向考生及家長寄發通知書,伺機詐騙錢財。
【防范技巧】一是軍隊院校和國防生招生,實行提前批次投檔錄取,錄取應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第一批次錄取工作開始前結束。各招生院校嚴禁在招生章程外附加錄取條件,嚴禁點招和違規調整招生計劃。二是全軍招生辦公室依托國家教育部陽光高考網站、軍隊人才網、中國軍網等媒體,公布年度招生計劃、院校招生章程等。如有人聲稱“計劃外招生指標”“軍校擴招”等,考生和家長要及時向當地招生部門、省軍區招生辦和有關院校反映,向當地公安部門報警。
手段六:提前獲知錄取結果
在錄取信息公布之前,一些詐騙分子以可以提前獲取錄取信息為名,騙取考生及家長的錢財。
【防范技巧】考生及家長應以本地教育考試部門官方網站或報考院校的官方網站公布的錄取信息為準,千萬不要輕信提前獲知結果的謠言。
手段七:偽造錄取通知書
騙子通過郵局,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事先打入銀行賬戶內。
【防范技巧】按照規定,普通高考錄取通知書由招生學校根據省招辦審核備案的錄取名冊發放,并加蓋省招辦錄取專用章;考生可通過當地省級教育考試機構網站查詢到錄取結果,也可打電話到所報考院校的招生辦了解自己是否被錄取。通過官方渠道核實錄取信息后,考生就可靜候自己的錄取通知書。
提示
①教育部規定,各地和高校要嚴格落實招生信息“十公開”,及時公開招生政策、招生資格、招生章程、招生計劃、考生資格、錄取程序、錄取結果、咨詢及申訴渠道、重大事件違規處理結果、錄取新生復查結果等信息。考生和家長提高警惕,請勿相信“內部指標”。
② 錄取通知書一般采取郵政特快專遞的方式寄出;考生在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應登錄教育考試部門公布的網站、聲訊電話或手機查詢平臺進行查詢核實;收到錄取信息后,如有疑問,通過官方渠道,核對自己填報的志愿是否為該校該專業;若遇到對方索要贊助費、郵寄費或其他費用,請勿相信。
③如果遇到招生詐騙,一定要保持冷靜,搜集好相關證據并及時撥打110報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