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輸液,雖然看上去很簡單其實中間有很大的學問,比如說我們扎針是有的護士扎的比較疼但是有的護士扎的就感覺不到疼。那么有哪些靜脈輸液技巧是護士門必須掌握的呢?石家莊同濟醫學中等專業學校的專業老師來為大家做個詳細的介紹吧!
1、配液體安瓿類藥劑切忌用物品去敲開安瓿:
對于需鋸的安瓿,鋸痕應小于1/4周以減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時抽吸安瓿針頭置于安瓿中部,因為針頭置于頸口時玻璃微粒污染多,而置于底部容易發生鈍針。
2、血管的選擇血管選擇的正確與否是能否“一針見血”的重要因素:
通常護士都會選擇柔軟、粗直、彈性好的血管,可臨床上常可遇到很多年老體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們的手足靜脈大多細小表淺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動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敗。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細查看血管特點,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淺,而且在進針時寧淺勿深。對于那些血管極不好找的患者切忌用手拍打血管,那樣容易使凝血功能不好患者的針眼再次出血,我們可以讓患者手熱敷或下垂幾分鐘,也可以借助血壓計:按照常規測血壓的方法綁上袖帶,充氣后很快可以發現血管被暴露出來;搶救患者輸血時也可以利用這個原理,用血壓計袖帶給血管加壓,讓血液在短時間內輸送到患者體內達到搶救的目的。
3、輸液貼的使用:
現在臨床上大多數用的都是CA-2型的輸液貼,在貼液貼時習慣先用一條膠布貼住針柄,再用一條貼于針眼上,這樣一來,很容易污染針眼,所以筆者建議可以先撕開末端保護膜的一個小角貼于治療盤上,然后把未貼于治療盤上的兩條膠布一起撕下來貼于針柄和針眼上,后一條固定,這樣不僅提高了輸液速度也加強了無菌操作。
4、進針技巧:
進針時針頭與皮膚角度大需將針頭上挑,讓患者疼痛,所以在穿刺時,護士用左手把患者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狀,然后持針以10°~20°從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見回血后輕壓針柄使角度小于15°后再進針少許,這樣便減輕患者疼痛。
5、調節滴速:
一次性輸液器的使用加大了操作的安全性,但久而久之便會發現一次性輸液器的調節器容易失控導致滴速不好控制。筆者通常按患者的自身情況與藥液的理化性質來調節滴速,可絕大多數患者在輸液時都希望盡快輸完,尤其在臨近吃飯或急需大小便時,此時患者往往自行調快,為了避免意外的發生,在輸液前我們有責任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并解釋藥物速度加快的后果,無其是對于那些心肺功能不好或輸入有特殊要求的患者,護士更應加強巡視勤觀察,避免意外的發生。
拔針的佳時間為輸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顯減慢或停止時,以便讓患者輸入盡可能多的藥液。拔針也有它的技巧:通常我們都講究“一輕、二快、三按壓”,在拔針時,先分離膠布,只留下貼于針眼的那條膠布不分離,根據進針角度及針頭走向進行拔針,先按與血管縱軸平行的方向慢慢向外拔針少許,然后抬高約10°~15°的角度快速把針拔出。將針頭拔出后應快速按壓,切忌邊拔邊按,這樣不僅讓患者感到疼痛,還容易把膠布上棉條纖維帶入血管,也不可邊按壓邊揉,這樣容易使已經凝血的血管重新出血。
針尖刺入血管針眼要比皮膚肉眼所見針眼高0.5~1.5cm,為了更好地止血,應鼓勵患者用多指一起按壓,做到真正的徹底按壓。對于凝血機制好的,我們一般要求患者按壓2~3min即可,對于凝血機制較差患者則需按壓20min以上。
聽了石家莊同濟醫學中等專業學校專業老師的介紹,大家對靜脈輸液的技巧了解了多少呢?還沒報名的同學們抓緊時間吧,不要錯過佳報名時間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