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技校網關注職業教育信息,據悉為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中職教育將有大動作,屆時將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合作機制,探索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另外這七大變化你一定要知道。
4月6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有關情況。其中教育部職成司副司長周為在發布會上說明了中職的發展現狀,介紹了推進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
中等職業教育的四大發展狀況
一是具備了大規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
目前,全國共有中等職業學校(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1.09萬所,在校生1597.32萬人,在校生占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的40.25%。2016年招生587.57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的42.26%。中職學校專任教師83.48萬人,生師比19.84:1,“雙師型”教師占29.47%。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國家、省級示范(骨干)學校等優質資源覆蓋50%以上的在校生。近十年來,累計為國家輸送近7000萬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二是專業設置愈加貼合產業轉型升級要求。
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共19類500余種專業,覆蓋了國民經濟各行各業。一、二、三次產業相關專業點數分別占9.2%、23.1%、67.7%,所在專業類在校生數占比分別為10.2%、19.5%、70.3%,專業設置契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特別是在加工制造、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運輸、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快速發展的行業中,新增從業人員有70%來自職業學校。可以說,職業學校畢業生已成了產業大軍的主要來源。
三是畢業生就業持續向好并保持較高水平。
自2006年以來,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對口就業率在70%以上,就業呈現出去向多元、渠道多樣、實體經濟供不應求、區域差距明顯縮小等特點。
四是為促進教育公平做出積極貢獻。
中職學生70%以上來自農村和城市貧困家庭,90%以上的在校生享受免學費政策,近40%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約70%學生在縣市就近就業。職業教育為學生職場成功、人生出彩提供了更多機會。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周為
介紹推進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總體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
中等職業教育的七大政策措施
一是加快頂層制度設計
配合全國人大做好《職業教育法》的修訂工作,引導整個社會轉變觀念,把接受職業教育作為人生發展的一個非常有前途的選擇和途徑。
二是完善經費投入機制
完善政府、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依法籌集經費的職業教育投入機制。建立完善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完善扶困助學政策,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
三是擴大教育資源
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支持在優化布局的基礎上改善中等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重點擴大職業教育比例較低的地區的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增加中西部貧困地區尤其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高中階段教育資源,使中西部貧困地區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都有機會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就讀。
四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繼續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擴大教育碩士招生規模,培養高層次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加大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探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解決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不足的問題。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務(職稱)制度改革,探索在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正高級職務(職稱)。
五是改進招生管理辦法
推動各地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臺,擴大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的區域范圍和招生規模,切實落實普職大體相當的要求。加大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收貧困地區學生的比例。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合作機制,探索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
六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實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程,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生產實踐對接,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學校,辦好一批適應當地經濟社會需要的特色優勢專業。
七是助力精準扶貧
落實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的《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2016-2020年)》開展中等職業學校東西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對接活動,加大職業教育東西協作工作力度。兜底式支持西部地區省(區、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到東部地區接受優質中職教育。
總之,通過加強中職自身的發展與改革,形成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過程中,普高與中職協調發展、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現在,國家正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春天來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職業教育信息,歡迎關注河北技校網實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