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3D打印的發展史嗎?現在生活中,3D打印行業開始了快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同學們看好該行業的前景,河北技校網的小編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3D打印的發展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3D打印并非是新鮮的技術,這個思想起源于19世紀末的美國,并在20世紀80年代得以發展和推廣。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把它稱作“上上個世紀的思想,上個世紀的技術,這個世紀的市場”。三維打印通常是采用數字技術材料打印機來實現。這種打印機的產量以及銷量在二十一世紀以來就已經得到了極大的增長,其價格也正逐年下降。使用打印機就像打印一封信:輕點電腦屏幕上的“打印”按鈕,一份數字文件便被傳送到一臺噴墨打印機上,它將一層墨水噴到紙的表面以形成一副二維圖像。而在3D打印時,軟件通過電腦輔助設計技術(CAD)完成一系列數字切片,并將這些切片的信息傳送到3D打印機上,后者會將連續的薄型層面堆疊起來,直到一個固態物體成型。3D打印機與傳統打印機大的區別在于它使用的“墨水”是實實在在的原材料。
堆疊薄層的形式有多種多樣。有些3D打印機使用“噴墨”的方式。例如,一家名為Objet的以色列3D打印機公司使用打印機噴頭將一層極薄的液態塑料物質 噴涂在鑄模托盤上,此涂層然后被置于紫外線下進行處理。之后鑄模托盤下降極小的距離,以供下一層堆疊上來。
另外一家總部位于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公司Stratasys使用一種叫做“熔積成型”的技術,整個流程是在噴頭內熔化塑料,然后通過沉積塑料纖維的方式才形成薄層。
3D打印機和打印物當遇到包含孔洞及懸臂這樣的復雜結構時,介質中就需要加入凝膠劑或其他物質以提供支撐或用來占據空間。這部分粉末不會被熔鑄,后只需用水或氣流沖洗掉支撐物便可形成孔隙。如今可用于打印的介質種類多樣,從繁多的塑料到金屬、陶瓷以及橡膠類物質。有些打印機還能結合不同介質,令打印出來的物體一頭堅硬而另一頭柔軟。
3D打印源自100多年前美國研究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術,上世紀80年代已有雛形,其學名為“快速成型”。它的原理是:把數據和原料放進3D打印機中,機器會按照程序把產品一層層造出來。打印出的產品,可以即時使用。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SLS被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卡爾Deckard博士開發出來并獲得專利,項目由DARPA贊助的。1979年,類似過程由RF Housholder得到專利,但沒有被商業化。
1995年,麻省理工創造了“三維打印”一詞,當時的畢業生Jim Bredt和Tim Anderson修改了噴墨打印機方案,變為把約束溶劑擠壓到粉末床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把墨水擠壓在紙張上的方案。
說到3D打印,就不得不提3D打印機:
3D打印機又稱三維打印機,是一種累積制造技術,通過打印一層層的粘合材料來制造三維的物體。現階段三維打印機被用來制造樣品。 2003年以來三維打印機的銷售逐漸擴大,價格也開始下降。
該技術可用于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和許多其他領域。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3D打印的發展史,其實3D打印是一個特龐大的課題,可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如果你想找一所專業的3D打印學校,那就快快來咨詢河北技校網的小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