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城市的轉型升級呼喚職業教育的大發展。2017年9月,由中華職業教育社、河北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唐山市委市政府主辦的2017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高層對話會在河北唐山召開。對于正在從資源依賴型向科技創新型城市轉型的唐山市來說,政府如何激發職業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功能?職業教育能為經濟社會和企業發展帶來哪些效益?當前,唐山探索受到與會者關注,或給深化產教融合提供了經驗,探索了模式。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全面進入城市型社會,城市轉型發展任務艱巨,職業教育以自身的社會服務功能,發揮著全面推進城市轉型及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各級政府要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切實把職業教育納入統籌發展規劃當中,不斷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更好地服務城市轉型發展。”2017年9月,在由中華職業教育社、河北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唐山市委市政府主辦的2017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高層對話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陳昌智如是說。
職業教育冷熱不均
在經濟社會越來越依賴于人力資本,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成為關鍵要素的時代,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實際是正向反饋、良性互動的關系。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時代的必然趨勢,經濟的發展呼喚職業教育的大發展。但現實中,職業教育發展并不盡如人意。
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錢學明表示,當前職業教育存在的大問題是:學生技能不足,培養了一批不夠“職業”的學生;專業設置不合理,培養了一批用不上的學生;教育理念跟不上,培養了一批沒有職業精神的學生;政府和社會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設學校、給予補助,但效果不好。“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亟待加強需求側管理。”錢學明說。
“職業教育依然面臨著中央熱地方不熱、學校熱企業不熱,一些地區熱一些地區不熱等困難,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發展職業教育思想認識上的不足,有經濟條件上的限制,有體制上的不順,有社會吸引力不夠,當然也有我們職業學校自身的質量有待提高等。”在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職教中心主任邢暉看來,當前職業教育迎來發展的春天,但是依然沒有走出“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的現實窘境,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職業教育已經從滿足人民群眾接受多樣化教育需求,向滿足社會公共建設需要的發展需求轉變,目前政府、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深度還不夠,職業學校走向社會、走進企業的能力也還不強。”中華職教社常務理事、首都經貿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善學表示。
唐山職業教育的“政府身影”
眾所周知,唐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鋼而興的傳統資源型城市,隨著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的需要,經濟轉型升級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而轉型升級迫切需要人力資源的支撐。
“目前全市有高等職業院校5所,中等職業院校35所,近幾年來,唐山市堅持頂層推動,統籌職業教育發展,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全市轉型升級,促進就業的技術型工程。”會上,唐山市副市長曹全民介紹說。
2012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出臺《唐山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允許職業院校與企業合辦新的職業教育實體,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學生頂崗實習安全責任及工傷保險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鼓勵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企業兼職教師評聘教學系列專業技術職務,并給予兼職教師課時費補貼和實訓耗材補貼等。系列政策措施為校企合作、基礎能力建設、集團化辦學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提供了政策保障。
據唐山市教育局局長劉紹輝介紹,多年來,唐山市不斷加大投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總體水平一直名列河北省前列。“一是頂層推動,統籌職業教育發展;二是加大投入,平均每年投入5億元,通過異地搬遷、新建改造重組等多種方式改善辦學條件;三是大力優化資源配置,確定了做大做強、錯位發展的工作思路,撤銷了一些招生少、就業難度大的專業,開設了符合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的電子商務、新能源汽車等專業,全市省級骨干專業占全省總數的13%。四是創新模式,鼓勵引導職業院校通過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推進校企合作,創新培養模式。五是加強與京津的交流,擴大資源的整合。”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企業轉型不僅需要高技術人才,管理、會計、外貿、文秘以及供銷等各個方面的人才都需要“轉型升級”,這些都要靠職業教育來滿足。
“三友集團的人力資源發展充分利用了唐山京津冀周邊的一些高校資源和職業院校資源,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利用高校資源開展學歷教育;第二是訂單式培養;第三就是高層次人才的繼續深造;第四,就是產學合作。我們把技師送到學校,學校把技師作為他們的講師,把課堂建到我們企業里來,這樣的合作內容更豐富、更長久。”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培訓中心主任陳櫻介紹。
同樣受益的還有唐山市拓又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欣,在趙欣看來,作為一家新興的工業機器人公司,與職業院校的合作完全是市場推動。“工業機器人是一個新興產品,以前的老員工難以滿足現代產品的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需求,培訓成本又很高,如今我們和職業學校合作,把工廠搬到學校,一方面實現了閑置設備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學生邊學習邊實踐,畢業后可以直接上手,節省了培訓成本。”
得益于企業的“熱”,唐山工業職業學院堅持以開放式辦學廣泛吸納社會資源,以開放式教學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支撐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談及校企合作經驗,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田秀萍介紹,近些年來,學校塑造了“前校后廠、產學一體”的辦學特色;在產供銷一條龍生產過程中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搭建了“校企融合、產教融入、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平臺;吸引了85家企業加盟,曹妃甸港務有限公司、三友集團、唐山軌道客車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業成為學院緊密合作伙伴。引進拓又達科技企業、曹妃甸合心機器人集成公司等智慧工廠入校搭建培養具有大國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區域產業轉型發展,形成了10個校區廠區。
“我們現在基本能做到,興建一個新的專業,就引入一個新的企業,就跨境出去找一個高水平的教育機構,把國際資源引進來。”田秀萍表示,企業把優質的資源給學校,他們要做的就是發揮職業院校的價值,真正能為企業培養其需要的人才,這樣的校企合作才有黏性。
在唐山,職業教育與經濟企業發展相伴相生的氣象正在形成。
來源: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