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職業學校學生的實習管理,2016年,教育、財政、人社、安監、保監等五部委下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對職業院校安排學生開展實習實訓提出了具體的約束意見,執行一年來,這部關于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的新規執行怎么樣呢?今天河北技校網就和大家一起解讀這個話題。
關于學生實習
職業院校與其他類型學校不同,具有雙重屬性,其一為教育屬性,無庸多言,其二為對接產業、對接崗位的產業屬性。因其雙重屬性的原因,職業院校學生的整體教學計劃劃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
其中的實踐教學階段,在人社部門和教育部門,一般稱為“實習實訓”。在新規出臺前,人社、教育兩部門對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技工院校的3年學制學生,大致都執行了2+1年的學制(前2年在校理論和在校實訓學習,后1年在校外實習實訓)。以人社部門管理的技工院校為例,即后1年在企業或校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自有技工院校以來,一直堅定的執行著工學交替、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也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
但是,部分職業院校濫用實踐教學的概念,偷梁換柱,將剛入校或未完成在校培養計劃的學生送去工廠當簡單勞動力,既達不到學習技能的目的,更造成社會不滿意、學生家長不滿意、教育和人社兩個業務管理部門也不滿意的負面影響。
故此,財政、教育、人社部門在2015年對中等職業院校實施3年制免學費政策后,2016年隨即推出了這部職業院校學生實習新規。
如何理解兩個關鍵詞
其一、三類“實習”?
在新規中,實習分為“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如何理解呢?從通俗易懂的大白話來理解:
A認知實習,就是學生進校后,帶著學生去看企業,感知企業氛圍、企業文化,培養一種感性認識。
B跟崗實習,就是學生到實訓基地特別是企業生產現場,師傅干、學生看,或者學生跟著師傅干,師傅為主。
C頂崗實習,就是學生在實訓基地特別是企業生產現場,學生干、師傅看,或者師傅指導著學生干,學生為主。
其二、頂崗實習“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
這一條對中等職業院校的殺傷力特別強,不管是教育部門還是人社部門業務管理的職業院校,將原有的2+1學制,按新規的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要調整為2.5+0.5的學制。職業院校普遍還是主要面向初、高中畢業生實施招生,社會招生比率不高,而初、高中生必須完成3年學制取得畢業證后才能被職業院校注冊錄取,這讓職業院校招生與普通初中、高中生畢業時間對接無法順暢完成,在學院校舍、宿舍不擴容的情況下,因畢業年度學校要在校呆半年,騰不出校舍和宿舍,需住校的新生進不來,按照新規辦,就必須壓縮辦學容量。
需要明確的兩個問題
其一、在校時長不是決定學生培養質量的根本原因
職業院校學生培養的目的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高超技能水平的學生,而這兩點和是否在校完成那0.5年的培養沒有直接關聯。事實上,部分職業院校采取校企雙訓、或校際之間輪訓的方法,不僅比在校呆滿2.5年的效果好,學生本人、學生家長也非常滿意。特別是,對職業院校而言,許多專業的偏實踐而非偏理論,在企業現場實習實訓有益無害。
其二、怎樣解讀“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
辦法里的“頂崗實習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到底是指在校實際時長的6個月,還是指自然年度的6個月,如果是指自然年度的6個月,即一個學期,如果是指在校實際時長的6個月,按一個學期4個月來算,基本上也可以拉長到近一個學年了。
可以考慮再解讀的事項
發布新規的五部委中,教育、人社兩部是關鍵部門,從職業院校辦學的宗旨和本源出發,可以考慮對相關規定再解讀,如果能夠明確如下幾個問題,將利大于弊。
其一:“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是指在校實際培養時長的6個月,而非指自然年度的6個月。
從全國職業院校的院校長特別是中等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的院校長的實際反饋情況看,紛紛呼吁盡快在這一條政策上給學校辦學“松綁”,認為“2.5+0.5是簡單照搬了高等職業學校、普通專科院校的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中等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與專科院校偏學術型人才培養所不同,技工院校和中等職業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簡單的把他們框定在學校內,并不明智。特別是,國家人社部發布的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規劃和36種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目前還在陸續發布),對3年學制的學生,仍在按2(在校教學)+1(在企頂崗實習)來設計教學進程表。
其二: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可以連續安排,終實現2年(在校理論學習)+1年(跟崗+頂崗)。
這樣,既可以真正服從于職業院校的辦學目的(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技術工人和產業工作),也可以解決新規對職業院校的辦學自主權的限制,解決院校長們所擔心的6個月實習期的限定影響招生和教學的困擾。
其三:解決好實習質量的問題,實習的安排必須要做到“四有”。
為托底解決好實習質量問題,可以明確職業院校實習要解決好“四有”的問題:
A有計劃。各類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對學生整個在校期間的教學計劃必須整體設計,理論和實習的安排要清晰科學,分別符合教育、人社兩部門對教學管理指導意見的框架。
B有標準。對實習期間的實習質量要有考核標準,可以由校企雙方制定,但要納入學校的整體培養計劃標準體系。
C有考核。由校企雙方對學生實習期間的表現進行定期考核,不可走過場。
D有過程。考核要有記載,標準化的文本和電子化儲存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式,但必須全程留痕。
職業院校學生的實習管理問題,關系到學生家長、學生本人、實習企業和職業教育業務管理部門和社會視角至少五方,處理好了,對技能人才培養、產業發展大有裨益,值得全社會共同思考。一家之言僅做拋磚之用,希望有識之士共同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