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出現在我們身邊,高職生越來越多,自然在就業生上優勢全無。這時技能型人才就成了人才市場的“搶手貨”。今天河北技校網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技能人才培養的有關問題。
1. 對職業院校的傳統認識
關于職業院校,傳統的思維是:職業院校是一個實施技能人才培養并向外部提供技能人才的主體。這是現狀,已經運行了數十年,行之有效,所有職業教育領域的政策和規矩是從這個出發點來設計和制定的。
2. 從企業邏輯的鏡鑒
但是,從社會變革和制度變革的趨勢來看,有關職業院校的這種思維,有可能需要變了。
從企業的演變邏輯來思考職業院校的演變邏輯。企業從具體的生產裝配制造,升級成為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品牌的持有者和對外許可者。這種趨勢,在職業院校來看,也逐漸成為可能。
3. 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師資還是實訓設施?是學生還是教學模式?這些當然是競爭優勢,但可能并不是核心競爭力。
無論是從早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爾兩位教授(理論的提出者)來看,還是其他學者來看,通常認為核心競爭力,即企業或個人相較于競爭對手而言所具備的競爭優勢與核心能力差異。其實,我以為,“技能人才的培養整套標準”才是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的職業院校,有可能只是一個外部資源的統籌調配、安排者,一個“辦學品牌”和“技能人才培養整套標準”的持有者。
學校的技能人才培養過程,由校企合作企業或者社會第三方按經學校認證的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流程具體實施。學校的功能只是認證各個環節(學生招錄、培養、就業)是否符合自己的培養標準,成為了一個純粹的資源管理部門和需求調整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