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完善”體系是我們的重要任務,“深化”改革是我們的基本手段,因此,處理好職業教育和培訓的關系,將其完善成一個有機體系是我們落實十九大重要部署、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課題。
我國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現實狀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和培訓事業的改革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新跨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一個帶有標志性的成就就是,基本形成了世界上規模大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初步構建了人才成長的“立交橋”。但是,目前這個體系還不完善,基本上還是一個體系框架,還需要下大力氣去充實、優化、完善。例如:
法規制度還不完善。《職業教育法》迫切需要加快修訂步伐,依法保障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包括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管理體制,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學習制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繼續教育的銜接制度,職業培訓與學歷教育的學分累計和互認制度等急需改革、建立和完善。
產業與職業教育還缺乏深度融合。行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還缺乏制度機制和政策的保障。同時,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也缺乏利益的有機整合,無法形成合作共贏的格局。
缺乏國家資歷框架。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分離,嚴重制約了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更制約了產教深度融合。
學校體系之間行政分割。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分屬不同行政部門管理,導致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政策不統一、資源浪費和運行不暢。
在同一學校體系內,教育與培訓工作體系“兩張皮”,協調機制“無抓手”,保障機制“無約束”狀況普遍存在。
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缺乏嚴格的對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的資質認定制度和監管手段,培訓市場混亂,培訓質量無保障,評價體制也不完善。
新時代,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求加快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需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職業教育是面向經濟主戰場的教育,就業教育的本質特征決定了它必須包含教育與培訓;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迫切需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只有將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予以完善,才能大限度地實現公平。
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理解的關鍵
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這里面有幾個理解的關鍵:
首先要正確理解十九大對職業教育作出的總體部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是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教育強國夢的重要任務。而要完成這個任務,必須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來實現。這兩者之間,既是緊密聯系的,也是目的和手段、任務和辦法的關系。
其次要把職業教育和培訓看成“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而不是某個部門的體系,更不是像有人認為的是職業教育體系和職業培訓體系兩個體系。關于職業教育和培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證:
一是在習近平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批示中,已經有深刻闡述。習近平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充分說明職業教育和培訓是一個體系。
二是《職業教育法》早已有法律規定:“本法適用于各級各類職業學校教育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第二條)。”說明職業教育和培訓是一個整體,是不可分割的體系。
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二屆國際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發布了一個重要文件《終身教育與培訓:通向未來的橋梁》,其中將技術與職業教育進行了重新定義,明確指出技術與職業教育這一術語包括職業培訓,用英文縮寫表示為TVET,這充分說明職業教育和培訓是一個體系。
四是從職業院校的辦學實踐來看,實際上職業院校在辦學過程中,不僅承擔著學歷教育的任務,還承擔了大量的在職職工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和新農民培訓、下崗職工和復轉軍人再就業培訓等,說明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是一體化的。
再其次,職業教育和培訓是互為補充的兩個方面。職業教育和培訓各具特點,教育的特點是學歷性、系統性、全面性、專業性,培訓的特點是資格性、專項性、更新性、強化性。他們兩者之間具有互補性,一是學習目標上互為補充,二是職業生涯上互為支撐,三是職業教育功能特征上互為延展。
后,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完善,必須放在“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總架構下去進行。有“終身教育”體系建設,才有“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和“學習型行業”的建立,才有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和培訓;有“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才有“學習型企業”,有“學習型企業”,才有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和培訓。
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幾個重點
首先,要大膽推進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現職業教育和培訓學校系統管理的有機統一。要將職業教育資源系統整合起來,避免行政分割、政出多門、各自為政、以鄰為壑的職業教育管理格局。政府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去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到職業培訓當中來。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更要制定相關政策去引導、推動職業培訓市場發育,并以準入制的有效標準去評估、監督、規范培訓市場。
其次,在學校工作層面,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必須實現“三統一”。學歷與證書的統一,理論與實操教育的統一,學歷培養的系統教學目標與就業培訓的分列教學模塊的統一。
再其次,在學校工作層面,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必須實現“三整合”。教育與培訓資源配置的統一整合,教育與培訓專業遷延的分類整合,教育與培訓等級銜接的有機整合。
后,在學校工作層面,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必須突出“五個關鍵”。一是“標準化”,職業教育要有適應新職業崗位群要求的培養目標的細化,以及標準等級之間的規范區分;二是“課程包”,職業教育要按照培育標準制定系列課程包,以便能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塊,分專業、分層次進行教育與培訓;三是“學分制”,職業教育必須大力度實施教務、學籍、就業等方面的改革,以便能夠通過學分銀行、學分互認等制度創新,使職業教育和培訓有機地結合起來;四是“開放性”,職業教育必須切實打破教育資源在學校之間、專業之間、教研部門之間、校企合作之間的封閉性,著眼于以人為本、人人出彩、學生全面終身發展的要求,去為職業教育和培訓真正有機整合服務;五是“激勵性”,職業教育和培訓各自的運行方式、計量方式和教育付出方式各不相同,職業院校必須在顧及教育規范管理的同時,充分重視培訓的特點,通過大力度的機制體制改革創新,制定規范制度,形成激勵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培訓在學校中的邊緣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