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中的“短板”,職業教育每年兩會都有許多提案關注。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陣地,如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支撐中國經濟的快步發展?聽聽一線職教人的心聲。
北京市商業學校黨委書記史曉鶴:
建設新時代職教教師隊伍
希望能研究出臺更多更好鼓勵職業學校教師從教的政策,增強教師職業的吸引力。要加快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從事業單位改革、院校自主權改革、教師的流動等方面,為教師發展創造更好的體制機制環境。加強師范院校、教師進修基地的建設,建立教師發展保障機制。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不斷宣傳新時代涌現出的教育家、名師等優秀典型。特別是終生從教,尤其是在邊疆、鄉村、老少邊窮地區堅守崗位的教師。
扶持青年教師。青年教師隊伍是關系職業學校未來發展的決定因素,對此要從政治上、業務上和生活上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要多創造教師進修機會,建立教師發展項目的財政政策保障機制,使教師真正為十九大制定的教育目標作出新的積極的貢獻。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謝志遠:
以新技術應用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
以“堅持立地研發,促進新技術應用”目標為驅動,謀劃與省市乃至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相契合的產教協同發展布局,鼓勵高職院校在特色小鎮、科技城建立創業學院;以省市的重大產業戰略為導向,使辦學布局具有前瞻性、引領性;與相關科研院所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服務行業關鍵技術;與行業協會共建企業研發中心,服務民營企業;打破原有的職稱評審規則,實現“發明專利、專利轉讓與論文等同,橫向課題與縱向課題等同,行業技術難題與科研項目等同”,引導教師從課堂走向企業,夯實產學研基礎,服務教師專業化成長,為教師解決行業與企業難題提供人、財、物支持。通過“立地式”技術應用與區域發展雙向互動、與教師發展雙向互動、與人才培養雙向互動,使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服務產業能力目標相一致。
實現“產學研創”協同發展,還需要根據產業設專業,依托專業建立平臺,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孵化科技型小微企業,進一步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即有什么樣的產業就建設什么樣的專業,有什么樣的企業難題就建立什么樣的平臺,每一個平臺,對接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實現以平臺促進創新創業,以創新創業推動企業孵化,以孵化企業提升產業發展。在新技術人才可持續發展路徑上,向“做中創”、“探中創”進行縱深,以獲取行業的技術話語權為人才培養的終目標,將人力資本轉化為技術資本,將人才優勢升級為技術優勢,實現以高職院校新技術應用型輸出為中心的區域產業結構布局的優化與調整。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高教研究中心主任郭慶志:
加大支持力度,提振高職發展自信
政府更好支持高職教育發展。2016年全國高等教育經費總投入10110億元,比上年增長6.22%;其中高等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為1828億元,比上年增長5.91%。總體投入少(僅占18%),增長幅度慢,將加劇高職教育“弱勢地位”,制約高職事業發展。建議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經費投入,落實并提高生均撥款水平,保障高職事業發展。當前,高校“雙一流”建設備受矚目,但高職領域缺少體量大、影響大的中央財政專項項目,建議盡快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大力吸引財政和社會資金投入,直接引導高職發展方向。
行業企業更深入參與高職教育辦學。近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等六部門《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出臺,讓人倍感振奮。建議乘政策東風,完善配套支持制度,加大實踐創新力度,在以下5個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行業企業直接舉辦職業院校政策、混合所有制辦學機制、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集團治理結構、職業院校參與職工培訓路徑。
高職院校應提升服務能力。有為才有位,高職院校應立德樹人,深化內涵,提高質量,提升社會公信力。其一,適應產業升級的外部環境,構建對接產業發展中高端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其二,適應分類考試招生帶來的生源多樣化新學情,構建服務學生多元發展的個性化學習支持體系;其三,適應學習型社會建設要求,構建面向人人、服務人人的終身學習服務機制,在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