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也即將開幕。奮斗職業教育領域的干部群眾翹首以盼,期待兩會“好聲音”。
今年兩會將釋放哪些職業教育改革信號,為職教人帶來哪些“紅利”?期待良言變成良策!
張敏 全國政協委員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職業高級中學教研組組長:
讓職業教育更好地助力脫貧攻堅
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在會前的“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職業高級中學教研組組長張敏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呼吁,讓職業教育更好地助力經濟發展、脫貧攻堅。
張敏所在的勐臘縣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她介紹,這些年西雙版納州的各級職業學校本著“職業教育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宗旨推進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深入到農村,去了解農民需要什么,為服務“三農”、培養新型農民做了很多努力。
例如,職業學校的一個學生利用自己所學技術,指導家里人創辦茶葉品牌致富后,帶領附近村寨的村民開辦了茶農聯盟合作社,帶動茶農共同致富。
張敏表示,國家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教育一直非常關心和關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也開始享受來自內地優質的教育資源。去年10月,有上海的學校老師到勐臘縣職業高級中學進行對口幫扶。全州共有11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孩子在上海學習。但相對于全國的教育水平來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現在還非常落后和薄弱,師資力量非常緊缺,希望國家能夠繼續加大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扶持,讓更多的貧困孩子、貧困群眾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職業教育更好地助力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鄭亞莉 全國人大代表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
探索多種形式境外合作辦學,讓高職教育‘走出去’
全國人大代表鄭亞莉
“這是我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感到無上光榮和自豪,同時也深感使命崇高、責任重大。”
身為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關注的焦點自然就放到了教育和金融方面,“這次,我帶來了三個建議,分別是關于高職教育‘走出去’、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下的‘貿易暢通’。”
鄭亞莉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職業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如今,我國高職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超過90%,職業教育每年培養的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成為了區域產業邁向中高端的生力軍。”
鄭亞莉說,在“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正在全球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急需一批又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能力、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而我國職業院校中一些具有特色和優勢的學科,也不斷吸引海外學子前來求學。
目前,我們的職業教育相比歐美發達國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總的來說,我們的職業教育國際化交流較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和人才需求情況的研究還不充分,而小語種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匱乏,職業院校培養能力的不足,成為職業教育融入‘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阻礙之一。”
對此,鄭亞莉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我們的職業教育要‘走出去’。”
鄭亞莉希望,我國優質職業教育能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境外合作辦學,合作設立職業院校、培訓中心,合作開發教學資源和項目,開展多層次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各領域急需的各類“一帶一路”建設者,“我國職業教育‘走出去’,不僅能解決‘走出去’企業的用人難題,也能提升所在國家和地區的職業教育水平。”
朱永新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
設立“大國工匠獎”,發展職業教育,培育大國工匠
職業教育與產業改革如何融為一體?如何應對當前普遍存在的職教與產業“兩張皮”、“校熱企冷”等突出問題?如何通過發展職業教育,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2017年,“職業教育改革助推制造業發展”成為民進中央的年度重點考察調研選題。通過調研,民進中央提出建議,應從改革國家職業教育管理體制頂層設計入手,設立機制統籌教育部、人社部和其他相關部委、行業協會、企業的各類資源,實現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的綜合配置、協調發展。
同時,還應鼓勵行業企業參與,釋放多元辦學主體積極性。設立行業企業參與實習實訓準入制度;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能享受教育費附加返還以及其他財政補貼(補償)政策;在科技項目立項、成果評定時將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作為一項評價依據。
職業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有效的路徑。我建議,設立“大國工匠獎”,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和尊重技能勞動者的社會氛圍。
王紅軍 全國人大代表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實訓中心主任
上職校照樣擁有出彩人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不斷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加,辦學條件大大改善;全社會更加關注職業教育發展,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大為提高;職業院校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能力也有較大提升。
1987年,我雖然取得全鎮第一、遠高于重點中學錄取分數線的中考成績,但限于家庭條件,在父親的強烈要求下,我報考了南京機電學校(現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從此與職業教育結緣。1991年畢業留校,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和我一樣因為職業教育獲得人生新機遇的孩子。記得十余年前,有一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提出休學,作為班主任的我給予了他一定的經濟幫助,這也讓他加倍珍惜上學的機會。現在,他已經是表面貼裝設備的維修專家。上職校,照樣能擁有出彩人生。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給出了清晰的定位,更讓我們職教工作者信心滿滿、充滿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