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梯安全管理人員的職責是什么?結合單位實際說明如何落實。
參考要點: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對特種設備使用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問題的應當立即處理;情況緊急時,可以決定停止使用特種設備并及時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
同時,DB11/418-2007《電梯日常維護保養規則》規定:
①電梯安全管理人員應每日對所管轄電梯進行巡視。
②電梯使用單位的日常安全管理人員應對施工單位的電梯日常維護保養記錄簽字確認。
2.使用單位應如何制定和執行電梯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應包含哪些基本內容?
參考要點:
使用單位應結合部門設置和人員配置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電梯安全管理制度,不能簡單照搬電梯施工單位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不是應付檢查的,而要按照崗位職責認真去履行,盡可能地杜絕電梯安全事故。出現問題應按崗位職責進行問責。
電梯安全管理制度應包括:
A) 電梯安全管理制度;
B) 崗位安全責任制度;
C) 電梯鑰匙使用管理制度。
(以上三個為必答)
D)故障狀態救援操作規程
E)電梯技術檔案管理制度
F)電梯安全檢查制度
G)電梯故障及發生事故應急措施
H)安全教育和培訓考核制度等
3.結合單位實際,說明如何進行電梯的例行檢查?
參考要點: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要求,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對在用特種設備應當至少每月進行一次自行檢查,并作出記錄。在自行檢查和日常維護保養時發現異常情況的,應當及時處理。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在用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作出記錄。
同時,DB11/418-2007《電梯日常維護保養規則》規定:電梯安全管理人員應每日對所管轄電梯進行巡視。
4.電梯使用單位的安全技術檔案包含哪些內容,如何進行管理?
參考要點:
電梯安全技術檔案應包含:
(一)電梯制造單位的產品質量合格證明、使用維護說明等文件以及安裝技術文件和資料;
(二)電梯的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的記錄;
(三)電梯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
(四)日常維護保養和維修記錄;
(五)特種設備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
電梯安全技術檔案應由管理部門或專人管理,管理人員調動時應按檔案管理制度進行檔案移交。把檔案交由電梯維保單位的做法不可取。
5.乘客被困在電梯轎廂內應如何解救?
參考要點:
(1)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維保單位,要求他們立即到場。
(2)趕赴現場了解情況,安撫乘客。
(3)在確認轎廂位置后,如果電梯處于平層區,由持證的作業人員用緊急開鎖鑰匙打開層門、轎門,放出乘客。(可詢問:鑰匙開啟層門的安全操作要領)
(4)若電梯不在平層區,作業人員去機房拉掉電源后,用手動盤車裝置將電梯盤至平層區域內(至少兩人)。再用緊急開鎖鑰匙打開層門、轎門,放出乘客。(可詢問:手動盤車的安全操作要領)
6.電梯發生事故后,使用單位應做哪些工作?
參考要點:
(1)事故發生單位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如實地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
(3)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妥善保存現場相關物件及重要痕跡等各種物證。
(4)配合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5)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
(6)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7.簡述緊急操作(盤車)程序
參考要點:
(1)盤車前應確認該電梯的電源已經切斷,嚴禁帶電盤車。
(2)盤車前應確認轎廂位置并確認各層層門已經閉鎖,轎頂、轎廂、底坑無關人員已經撤離。作業人員做好安裝盤車輪等相應準備。
(3)盤車時,開閘作業人員應手握制動器釋放工具且釋放工具不應脫離制動器,以免失控。
(4)需重力滑行時,應控制電梯斷續釋放制動器慢速運行。
(5)使用手輪盤車時,至少應有兩人(含兩人)以上配合操作,開閘人員應聽從盤車人員的口令。
(6)盤車操作結束后,作業人員應將臨時裝設的松閘工具和盤車輪拆下,放回原位。
8.開啟層門進入轎頂時的安全注意事項是什么?
參考要點:
(1)用廳外開鎖三角鑰匙開啟層門時一定要“一慢,二看,三操作”。切勿用力過猛,失去平衡,致使發生墜落等意外。
(2)確認轎廂位置并處于靜止狀態,以避免剪切的危險。
(3)按下停止開關并將檢修/正常轉換開關轉換到檢修位置,開啟照明后再進入轎頂;
(4)不允許雙腿分跨立于層門內外側工作,以免電梯誤動而致傷。
9.電梯使用單位可否培養或聘用幾個持證的維修人員后自己維護保養電梯?與維修單位簽定的維保合同應包括哪幾方面的條款?維保業務可否分包或轉包?簽定維保合同后是否發生事故將由維保單位負全責,而使用單位不再承擔責任?
參考要點:
⑴ 不行。電梯的日常維護保養必須由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許可的電梯制造、安裝、改造、維修和日常維護保養單位(簡稱施工單位)進行。
⑵ 電梯日常維護保養合同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a) 日常維護保養期限;
b) 日常維護保養內容;
c) 日常維護保養標準;
d) 雙方責任、權利和義務;
e) 電梯困人時,維修保養作業人員及時抵達的時間;
f) 爭議及違約的處理方式。
⑶ 電梯的日常維護保養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分包與轉包。
⑷《條例》規定,使用單位對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全面負責。故而,簽了維保合同,出了事故,同樣不能免責。
10.電梯轎廂內應設置哪些必備設施和說明?
參考要點:
(1)緊急報警裝置。停電可用,并應有使用說明;
(2)應急照明。在轎廂正常照明電源中斷情況下自動燃亮,應保證能看清報警裝置及說明;
(3)在顯著位置張貼電梯《安全檢驗合格》標志;
(4)在乘客易于注意的顯著位置張貼乘梯注意事項。
11.電梯報警裝置的設置要求是什么?
參考要點:
轎廂內應裝有緊急報警裝置,該裝置應采用一個對講系統以便于救援服務保持聯系。當電梯行程大于30m以及液壓電梯機房與井道之間無法直接通過正常對話的方式進行聯絡時,則在轎廂和機房之間應設置對講系統或類似裝置。上述裝置在停電時應由自動再充電的緊急電源供電。
12.對于電梯的投入運行、停用和再次啟用,使用單位應辦理何種手續?
參考要點:
特種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內,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向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登記。
使用單位由于生產或其他原因自行決定對電梯進行封停,如果期限超過一年時,應當報該電梯注冊登記機構備案,辦理停用手續。經確認的,在電梯停用期間,可不進行定期檢驗。
電梯準備再次啟用時,應到該電梯注冊登記機構辦理啟封手續。如果進行了大修,應申報驗收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正式啟用。
13.電梯出現開門走梯故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如何防止此類事故?
參考要點:
(1)門鎖電路短路或被人為短接;
(2)曳引力不足;
(3)制動器失靈或制動力不足等。
14.涉及電梯運行的危險源有哪些?危險涉及哪些人員?
參考要點:
危險源包括:a) 剪切;b) 擠壓;c) 墜落;d) 撞擊;e) 被困;f) 火災;g) 電擊;h) 環境影響。
危害涉及的人員包括:a) 使用人員;b) 維修和檢查人員;c) 相關方人員;
15.電梯事故中造成乘梯人員墜落井道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此類事故?
參考要點:
(1)電梯不在層站時,層門開啟或未完全關閉。
預防措施:通過經常的檢查和調整,確保各層門自動關閉裝置的可靠性。另嚴格執行層門開鎖鑰匙的管理和使用要求。
(2)電梯不在層站時,層門被扒開。
預防措施:通過維修和調整,確保門鎖裝置的可靠。
(3)層門不是電梯專用門,而是普通門,使人誤入。
預防措施:通往電梯井道的門應用專用層門。特殊情況用普通門的應封閉或上鎖并張貼警示標志。
(4)電梯故障困人時強行扒開轎門逃生。
預防措施:利用內容詳盡的《乘梯須知》或電梯司機加強宣傳和管理,讓乘客知道,困人是保護狀態,等待救援是安全的逃生方式。
(5)轎廂不在平層區,轎廂地坎與層門地坎距離過大,出入電梯時由此處跌落。
預防措施:利用內容詳盡的《乘梯須知》或電梯司機加強宣傳和管理,讓乘客知道,當轎廂地坎與層門地坎之間的距離大于600mm時,不要出入電梯,以防出現危險。
16.電梯對乘客及維修或檢查人員造成剪切、擠壓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此類事故?
參考要點:
⑴ 原因分析:
a) 開門運行;
b) 制動器失靈;
c) 門觸板失靈;
d) 轎廂護腳板不符合標準;
e) 上緩沖距離過小;
f) 轎廂與對重距離過小;
g) 鋼絲繩擠傷
⑵ 預防:加強維保工作,嚴格執行DB11/418-2007《電梯日常維護保養規則》,并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17.自動扶梯的剪切、擠壓事件引起原因有哪些?
參考要點:
(1)扶手帶入口安全開關失靈;
(2)扶手帶與側板距離不符合標準;
(3)梳齒板斷齒;
(4)扶手帶與墻壁或其它物體距離不符合標準;
(5)制動器和附加制動器制動力不足;
(6)梯級滾輪出槽;
(7)梯級鏈裂斷、斷鏈保護失靈;
(8)梯級脫落;
(9)機房維修空間不符合標準。
18.哪些電梯作業人員必須持證?按《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使用單位對作業人員負有何種責任?對作業人員作業的要求是什么?
參考要點:
從事電梯作業的機械安裝維修、電氣安裝、電氣維修、電梯司機及電梯安全管理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國家統一格式的特種作業人員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或者管理工作。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和培訓,保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具備必要的特種設備安全作業知識。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在作業中應當嚴格執行特種設備的操作規程和有關的安全規章制度。
19.使用單位應為電梯安全運行提供哪些保證?電梯機房溫度超過40℃,可能造成何種危害?
參考要點:
電梯使用單位應保證電梯的用電、消防、防雷、通風、通訊和報警等系統安全可靠,并保證機房、井道、底坑無漏水、滲水現象,通往機房、底坑、滑輪間、井道安全門的通道暢通無阻、照明充分。
電梯機房溫度超過40℃,就超過了電梯能夠安全運行的設計條件,有可能造成電氣控制系統的失效或紊亂,進而造成電梯故障或事故。
20.電梯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職責包含哪些內容?
參考要點:
電梯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對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全面負責。
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職責應包含:
(1)使用有制造許可的并經安裝監檢合格電梯產品。
(2)向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部門注冊登記。
(3)建立電梯安全技術檔案(含電梯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
(4)建立健全電梯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5)經常性日常維護保養,并定期自行檢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6)及時申報并配合定期檢驗,使用檢驗合格的電梯。
(7)及時消除電梯的事故隱患。
(8)制定特種設備的事故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并定期演練。
(9)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特種設備安全教育和培訓。
(10)對報廢的電梯辦理注銷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