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具有高速率、大連接、低時延等特性的5G技術將開啟一個“萬物互聯”的新時代。在5G通信時代,人們5秒鐘就可以下載一部2G的高清電影,在時速500公里的列車上可以正常上網。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我國通信業在技術研發及應用等方面均處于全球先領地位。人民網此前有報道指出,未來我國5G技術的人才缺口將達到2000萬。作為全國第一所全面對接通信產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和我省一所專門從事通信職業教育的高校,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幫助學生就業創業等方面有了新做法。
校企合作開展社會實踐上崗“零距離”
企業招工難、職校招生難、學生就業難,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面臨的“三大難”。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校企深度融合開展定向培養班,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由學校與企業共建核心機房,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聯合授課,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滿足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零距離”上崗。
3月6日,在學校的社會實踐基地,記者走進了中國電信客服中心,湖南電信用戶撥打“10000”號接通的客服一部分就是在這里。大廳有103個工位,由160名勤工儉學的學生輪流上崗。“我們前期會有集團專業的培訓師給學生培訓,包括業務知識、系統操作、禮儀規范等,故障客服培訓一至兩周上崗,全業務客服培訓至少一個月才能上崗。在這里實踐了一兩年的學生就業更有優勢。因為他們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包括一些難纏的客戶,所以畢業的時候無論是面試還是進入工作崗位幾乎都沒什么壓力。”該校社會實踐基地指導老師熊雅豪說。
位于該校社會實踐基地的中國電信客服中心
每天17:00~22:00進入服務熱線高峰期,大廳全員滿崗,客服中心一片繁忙。“喂,您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感謝您的來電,祝您生活愉快!”朱倫一邊頭戴耳機接著熱線電話,一邊熟練操作電腦進入電信客服系統幫助客戶查詢并答疑解惑。從大一開始,通信技術專業的朱倫進入客服中心的勤工儉學崗位,現在工作已經滿一年了。朱倫的業務能力提升很快,如今擔任起了小組長,管理著10來個組員。今年讀大二的他已接聽了超過20000個電話,這讓原本斯文靦腆的朱倫變得更加彬彬有禮。談起這一年的收獲,朱倫笑得很燦爛,他說:“我每個月要接聽2000個左右的熱線電話,我們的時間是按秒計算的,基本上要在60秒之內解決一位客戶的問題。正因為我不知道下一秒要發生什么,所以要學會隨機應變,第一時間給客戶反饋答案,解決問題。不管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我們都要以一種積極飽滿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同樣如此。”朱倫認為當客服并不是一件簡單乏味的小事,相反,客服的實踐工作對專業知識提升很有幫助,同時也很考驗耐心。朱倫對自己未來的就業很有信心。
學生在客服中心參與社會實踐
鼓勵自主創業 融入專業特色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職業教育如何在“眾創時代”瞄準大眾創業?除了規范的就業實踐基地,2017年1月,學校還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目前該基地入駐項目團隊32支,已先后孵化成功創業企業7家,涵蓋通信設計、速遞物流、軟件開發、電子商務、電子設備和生活休閑等領域,深度融入了專業特色和學生生活。
當其他同學都在校外實習時,即將畢業的大三學生胡寒正在他的小店里忙得熱火朝天。無線網絡優化專業的他從大一就開始創業,成立了長沙湛銀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不僅承包了學校的網絡設備、計算機設備的維修維護業務,還在學校率先推出“共享電腦”項目。由于通信專業的學習對電腦設備的硬件與軟件有一定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使用電腦很不方便。胡寒意識到這一市場需求后,和創業搭檔采購了70臺性價比優良的臺式電腦,供在校生“共享”使用。學生通過電話或網絡提前預約,胡寒會按時送“貨”上門。學生可按天或者按月支付少量的“共享費用”,使用結束之后依舊由胡寒負責上門取貨。胡寒介紹,當使用達到一定時長時,共享電腦即可免費贈送。
大學生如何平衡好學習與創業之間的關系?胡寒的辦法是將專業和創業二者融合。他說:“大一的時候我把重心放在專業學習上,隨著課程的減少我慢慢將重心轉移到創業工作中。因為我選擇的創業項目是專業對口的,所以專業的課程學習能為我的創業項目提供理論支撐,在創業過程中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我也可以及時找老師求助。”
胡寒在維修計算機設備
學校對于創業的學生給予場地免費、水電費免繳、創業資金補助等方面的支持,而學生的創業項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學校的就業。同樣位于該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云郵通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由該校畢業生張經國創立的,公司共有28名員工,其中12人是該校學生,校友比例超過1/3。除此之外,張經國在公司成立了繪圖中心,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大二以上有專業基礎的學生可申請進入繪圖中心,采用“學習+實習”的模式參與免費培訓和項目學習,在一年時間里為學校培養了60多名直輸企業學生。張經國說:“一般情況下大學生從學校到走進企業都有一個學習和上手的過程,而我們繪圖中心的學生通過前期專業培訓,然后直接參與項目,到企業之后基本可以直接上手,企業也是搶著要人。”
張經國在為在校實習生授課
人才按需對接 本地就業成主要選擇
在就業方面,職業教育又該如何發力呢?近年來,伴隨著5G市場的啟動、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通信產業將進入新一輪的繁榮期。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就業也迎來了大好機遇,每年還沒到畢業季,畢業生早就“一搶而空”。
據介紹,2017年10月至11月,學校連續舉辦了98場專場招聘會,供需比例達到4:1。在11月份2018年應屆畢業生就已大部分投入實習崗位,在畢業前就業率達到90%。學校就業創業指導處陳航說:“我們會根據學生的求職意愿提前對接企業來學校舉辦專場招聘會,平均每天有2~3場,而且場次時間錯開。也就是說在同一個時間段只會舉辦一場,這樣時間上就不會沖突,學生不存在去了這一場就錯過那一場的情況。”陳航介紹,相比于大型的招聘會,專場招聘更有針對性,學生可以更全面、系統地了解招聘企業,一次性完成筆試、面試等環節,節約了求職成本與時間。陳航還介紹,通信行業的項目建設、項目招標等工作一般會在年底完工,此時也屬于通信企業的用人高峰期,在這個時間段密集舉辦招聘會也能有效促進學生提前進入工作崗位參與項目學習。
以往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區域城市是學校畢業生就業選擇地。但隨著湖南近年來著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信息產業,打造“數字湖南”,致力“智慧城市、光網城市”建設,通信產業發展迅速,本地就業需求不斷增長。從2017年開始,該校畢業生選擇留在本地就業的比例持續增加,在對2018屆畢業生摸底調查中這一數值更是高達75%。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羅崇光說:“一方面湖南近年來與沿海地區的發展差距縮小了,特別是長株潭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一系列引才政策的推出,讓畢業生就業在本地逐漸成為新趨勢。另一方面畢業生就業逐步轉向本地企業,說明學生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得到了本地企業的認可,也是學校開展校企合作、定向訂單培養的成果。”
盡管就業形勢大好,但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代,當代大學生也要注重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羅崇光指出,通信行業的大學生要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需求、信息知識與技能、信息倫理與道德四個維度。另一方面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羅崇光建議:“在大數據時代,信息成幾何態勢增長,知識更新迅速,大學生應該通過多種渠道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專業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面,為就業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