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就業率比大學還高?是真的嗎?職教行業今后發展形勢究竟具體如何?讓我們一起來見證一下吧!
“三個多小時講下來,很充實,這又將是自己人生經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王志衛坦言,清華之行,讓他收獲滿滿。
王志衛,原上海市公用事業學校校長。他自嘲是“三無人員”——無高學歷、無教師資格證、無專業職稱。近日,卻將他任職校長的三年時間里積蓄的一套職業教育理念帶進了清華講堂。
赴清華講課前夕,王志衛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1983年參軍入伍至今35年,回想一下自己經歷過的崗位共15個,從安徽天柱山腳下走出來,足跡遍及江浙滬三省市。從大別山到大熔爐再到大上海,從地方到部隊再回到地方,崗位不斷變化,稱謂不停改變,一路上艱辛,一路上歡歌。讓我難忘的經歷是部隊,讓我喜歡的稱謂是校長。唯有把學習作為信仰,把工作作為使命,把責任作為擔當,把挑戰作為追求,這樣的體驗才能其樂無窮,這樣的人生才會多姿多彩。經歷芳華,來到清華,不負年華。”
在部隊服役期間的王志衛
王志衛17歲入伍,在部隊服役22年,在南京軍區先后擔任連、營、團三級主官,兩次榮立三等功,多次受到嘉獎,他曾是當時南京軍區年輕的團長之一。正在工作得心應手、事業如日中天的不惑之年,他卻選擇了離開部隊轉業到地方。對此,他的解釋是:“想把自己歸零,挑戰另一種可能。
歸零后的路并非坦途,王志衛從部隊正團職轉業到地方擔任副處級調研員,無實職,工作多是打雜,他笑稱當時的自己是“小二子”。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王志衛負責后勤保障工作,長達半年的博覽會,他把自己在部隊里積累的認真、嚴謹的經驗全部搬出來,把繁瑣的后勤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無一絲錯漏。經過十年的政府機關工作及基層黨委書記的歷練,2014年7月踏上校長崗位,成為上海市公用事業學校校長。“從部隊來到政府,再到校園,都是全新的,工作環境是新的,同事也是新的。”王志衛說。
一無高學歷,二無教師資格證,三無專業職稱,這樣一個“三無人員”如何帶好一所學校?從來不懼挑戰的他,開始了新一輪探索。三年時間過去,他在一次會上總結道:我們“長高了”,“軟”“硬”兼顧;我們“長胖了”,“內”“外”兼修;我們“長壯了”,“文”“武”兼備。
上海市公用事業學校打造的“校園奧斯卡”微電影節走進了上海大劇院
三年時間,王志衛帶領下的上海市公用事業學校,創新創業從零起步,收獲全國“挑戰杯——彩虹人生”特等獎;打造的“校園奧斯卡”微電影節走進了上海大劇院,職業學校的學子們神采奕奕走上紅地毯;超過150人次師生獲市級以上各類專業競賽獎項,近400人次獲市級以上文體類獎項,被評為上海市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特色示范學校……為明顯的變化,當屬招生情況,2017年新生錄取平均分比2015年整整高出68分。
一個教育領域的“門外漢”,一個“三無人員”,是如何做到的?
3月中旬,王志衛在清華大學舉辦的職業院校卓越校長研修班上,一一道出了自己的職教心得
王志衛全面介紹了推進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育人文化建設方面的新做法、新探索,引入“校長即是CEO”的理念,重點圍繞教育教學“硬起來、活起來、靚起來、香起來、壯起來、聯起來”六個方面的內容,全方位展示了學校在守成與創新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并總結形成“用好‘七子’、提升‘七力’”的辦學經驗,為推動學校綜合管理和建設發展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借鑒。
王志衛在清華講授“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育人文化建設”
講課過程中,王志衛更是“金句”頻出:“傳統列車是要想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現代列車是車頭引方向,車廂齊助力。我們的‘公用號’列車,校長是車頭,各系部是車廂,教師是車輪,飛速奔馳,共同前行。”“辦學實力‘硬’起來、校園氛圍‘活’起來、學校形象‘靚’起來、職業教育‘香’起來、人才隊伍‘壯’起來、優勢資源‘聯’起來。”“把校園文化‘立’起來、‘掛’起來、‘種’起來。”“更新腦瓜子,夯實辦學凝聚力;修煉嘴皮子,提升辦學吸引力;掰好手腕子,提高辦學生產力;用活錢袋子,提升辦學競爭力;美化臉面子,增強辦學向心力;邁開腳步子,凝聚辦學協同力;量準線尺子,導引辦學循環力。”……
王志衛校長作詞的校歌《放飛夢想》
三個多小時的講課,被調侃為“全程無尿點”。一位來自山東威海的校長在聽完課后告訴王志衛:“聽您的課,我感覺一秒鐘都沒有浪費,經驗加實例,滿滿都是干貨。”
一年又一年的“難就業年”,對于上海市公用事業學校來說并不存在。據近幾年來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學校的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8%以上。
記者了解到,學校的特色專業城市軌道交通供電、城市交通信息技術應用、城市燃氣輸配與應用等專業在上海中職校中具有性。學校與上海鐵路局、機場集團、申通集團、上港集團、巴士集團、上海燃氣集團等國有大中型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并與華潤燃氣、上海機場、浦東公交、申通北車(上海)維修公司等行業企業建立合作,通過舉辦校園招聘會、就業工作研討會,促進校企交流,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校園文化墻在上海市公用事業學校隨處可見
三年的時間,從凱旋校區,到漕寶校區,再到嘉定校區,王志衛作為“火車頭”,帶領著全校三千多名師生“飛速奔馳”,學校也從三年前的籍籍無名到如今的名聲大噪,引得一眾同行紛紛前來取經。
“4月中旬,還要再赴清華之約。”如果說第一次接到清華的講座邀約,王志衛興奮之余,還頗有一絲忐忑的話,那么對于后續的邀請,他已是信心滿滿、志在必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