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省高職單招正在火熱進行中。媒體報道,優質高職院校的招生形勢普遍好轉,但整體形勢仍不容樂觀。一名高校負責人向記者反映,“很多中學是不讓高職院校進校宣傳的,覺得高職單招的受眾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人,會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該負責人擔憂,高職院校與考生缺乏面對面直接溝通、交流的渠道,而這會對高職招生造成不利影響。
高職單招是高職院校“單考單招”和“自主招生”的統稱,指除了高考之外,考生進入高職院校的另一選拔途徑,通過該途徑被錄取的考生與參加高考被錄取的考生享受同等待遇。應當說,高職單招日漸成為在職業技能方面有“一技之長”但文化成績一般的學生進入大學深造的通途大道,是推進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而推出的一項重大政策,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氛圍,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特色,有效打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通道。
然而,高職單招政策在推行實施過程中,卻被一些人功利化地“把經念歪了”,一些院校為爭搶生源使用“買生源”“給回扣提成”“虛假宣傳”“挖坑”錄取等非常規手段,在家長、學校和社會上造成了惡劣影響,損害了政策的權威,甚至逾越了法律的底線。于是,也就出現了中學擔心高職單招會影響到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而拒絕高職院校進校宣傳的現象,造成了高職院校與中學、考生、家長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隔閡與偏見。
一部分考生可能會因文化基礎成績不好而否定自己,缺乏自信,而對未來發展感到迷茫。一些家長則可能存在較為嚴重的名校情結,認為高職學生低人一等,寧愿讓孩子“冒險”參加高考硬拼本科,而不愿意讓孩子參加高職單招。對此,短時間內固然不能立竿見影地徹底扭轉,但倘若任其“野蠻生長”,勢必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生態造成極大傷害。
進入新時代,高職院校已有了新的發展變化。為此,應扭轉各方觀念,切實發揮高職單招的獨特作用優勢,本著以學生及需求為中心,以情感為紐帶而走向質的完善,使其成為一種順暢的上升通道。此外,還應精準招生和精細宣傳,在高職院校與其他各方交往尚且不充分、融合也不全面的階段,找到彼此關切的契合點進行拓展,尋求更為適切的方式去尋找合適的中學、需要的考生和家長。比如,高職院校選派一批對學生懷有極大熱情和沖動投入的教師進入中學,與考生進行面對面直接溝通、交流,將職業教育相關專業、職業特點與學生的個人興趣所長、自身潛能及社會價值定位有機結合,帶給學生和家長個性化、針對性的選擇建議。
此外,還應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讓高職單招成為具有一定挑戰性、實現多元價值為一體的高招制度,增強高等職業教育“有擔當、有溫度、有文化內涵”的軟實力建設,提升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國家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重視技能人才培養的當下,切實提高高等職業教育供給的質量,擴大優質高等教育的服務針對性,讓有意愿的學生走近高職,也能讓高職單招發揮其選拔人才的佳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