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廳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河北省民政廳
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關于印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
冀教政法【2018】11號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工商(市場監管)部門、行政審批局、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精神,迅速遏制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突出問題,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省工商局等四部門研究制定了《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現將工作方案轉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教育廳聯系人及電話:熊遠春 (0311)66005087
電子郵箱:fgc66005087@126.com
河北省教育廳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河北省民政廳 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8年4月12日
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精神,迅速遏制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結合我省校外培訓機構實際情況,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通過開展排查摸底、全面整改、督促檢查等專項治理措施,努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校外培訓機構突出問題,逐步構建長效機制,形成校內外共同發展、全面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態。
(二)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部門合作、依法治理。按照有關規定,在各級政府領導下,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其他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能和權限內依法履行職責,共同參與治理。二是堅持分類施策、區別治理。鼓勵以培養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體育藝術、社會實踐類培訓,約束規范以“應試”為目標的知識學科類培訓,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相關培訓。三是堅持內外結合、同步治理。統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行為,又同步規范學校教學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課后服務能力,同時,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共同減輕學生課外負擔。
二、治理任務和整改要求
1.對辦學場地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校外培訓機構立即停辦整改。
2.對未取得辦學許可證、也未取得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但具備辦理證照條件的校外培訓機構,要指導其依法依規辦理相關證照;對不符合辦理證照條件的,要依法依規責令其停止辦學并妥善處置。
3.對雖領取了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但尚未取得辦學許可證的校外培訓機構,具備辦證條件的,要指導其辦證;對不具備辦證條件的,要責令其在經營(業務)范圍內開展業務,不得再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培訓。
4.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
5.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
6.堅持依法從嚴治教,堅決查處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等行為;堅決查處中小學教師自行組織或參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輔導、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等違規行為。
三、治理分工
1.各地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由政府統籌協調,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民政、人社、工商(市場監管)、公安、消防、城管和鄉鎮(街道)等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協調解決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全面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2.對于與中小學校和教師有關的增加學生課外擔的不良行為,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治理。
3.對于落實義務教育學校開展學生課后服務政策情況,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督查。
4.中小學校負責全面普查登記每一名學生報班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情況,為專項治理工作提供參考。
四、推進措施
1、全面排查摸底。2018年5月底前完成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全面排查摸底情況。成立由教育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專項治理工作組,要通過社區走訪調研、中小學生和家長問卷調查、培訓機構申報等多種途徑,立即對轄區內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全面排查摸底。一是對本行政區域內校外培訓機構情況進行摸排、分類、登記、造冊,重點排查辦學資質、安全隱患、教學內容、師資聘任、競賽組織、招生宣傳等情況,確保底數精準、問題查明、建檔完善,為分類處置奠定基礎。二是對中小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排查,堅決杜絕校外培訓機構與中小學校的利益聯系。三是對學生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情況全面普查登記,詳細了解每一名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的科目、時長、費用等情況。
各市教育局要在4月底前,向社會公布專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舉報電話和郵箱,并報教育廳法規處。5月底前,各市教育局將“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調查表”(附件)和摸底排查總體情況以書面材料上報教育廳法規處。
2、開展集中整治。2018年6月至8月底是校培訓機構集中整治階段。在對校外培訓機構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分門別類建立工作臺賬,按照治理任務和整治要求,對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逐一進行整改落實。對文化教育類無證且不符合《河北省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設置與管理辦法》冀教政法(〔2015〕27號)規定條件的辦學機構,責令停止辦學并及時向社會公告;對符合準入條件但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要指導其完成相關審批程序;對于辦學不規范的,責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依法取消其辦學資格;涉及違法犯罪的,及時移交公安部門查處。整改落實結果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各地在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整改過程中,要做到轄區內所有校外培訓機構排查整改全覆蓋,無死角無盲區,做到一機構一卡一檔案,實行臺賬式痕跡化管理。在規定時間節點內完成整改任務。各市教育局于8月30日前,將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情況以書面材料上報教育廳法規處。
3、建立黑白名單。2018年9月底前,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對轄區內所有校外培訓機構建立信息庫,并根據治理成效實行黑白名單管理制度。對無不良行為的校外培訓機構,建立《白名單》,對有安全隱患、無資質和有不良行為的校外培訓機構,建立《黑名單》,兩個名單要及時向社會公布。
4、完善管理辦法。2018年10月底前,省教育廳研究制定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管理辦法,對舉辦者、名稱、章程、組織機構、管理制度、法定代表人、主要管理人員、師資隊伍、辦學投入、辦學場所及設施設備、培訓課程與教材、辦學規模與班額、廣告等提出明確要求。進一步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促進校外培訓機構健康發展。
5、強化督查指導。2018年10月至12月底,對全省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進行督查與指導。省教育廳將會同有關部門成立專項督查組,對各地專項治理工作開展專項督查,對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重視不夠、執行不力、成效不好的地方全省通報批評。各地有關專項治理的經驗做法和進展情況請及時報省教育廳法規處。
五、組織領導
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工作,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各地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步驟、細化分工、壓實責任,確保各項任務如期完成。要健全部門工作聯動、形勢研判和應急反應機制,妥善處理突發事件,維護社會穩定。要及時總結改革經驗,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加快建立長效機制。要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不盲目攀比,理性安排子女參與校外培訓,減輕子女課外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