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就業能力”對能否順利就業是至關重要的
既然專業和就業有如此緊密的關系,那么,同學們應該了解一個概念:“可就業能力”。
“可就業能力”是英國人率先提出來的,它包括,一個人獲得首次就業機會的能力、維持就業的能力、必要時獲取新的就業機會的能力。這三個能力是遞進的,但基礎的“首次就業機會的能力”對所學專業還是有一定的依賴程度的。那是不是說,讀了相對緊俏的專業就一定能夠順利就業了呢?顯然不是這樣的。
同學們應該知道,包括一些熱門專業在內,無論哪一個專業,在人才市場上都是人滿為患的。因此,即使是熱門專業,如果你不是這個專業中的佼佼者,要想找一份比較滿意的、專業對口的工作也是不容易的。比如,現在的護理專業很火,錄取分數線很高,但該專業畢業生也面臨著同專業高學歷的擠壓,要想在城鎮醫院(哪怕是小醫院)找到護士工作崗位也還是非常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的綜合素養、專業成績和技能不優秀,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了。會計專業也是如此,雖然會計專業的就業面較寬,但企業需要的會計人員,往往是專業素養好,專業成績優、專業技能強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如果你的專業本領不過硬,即使有絕好的機會,你依然上不了崗。與上述情況相反的是,即使你學的不是熱門專業,但如果你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可就業能力”,就很有可能脫穎而出。
二、關鍵能力是職業生涯的立身之本
同學們學好專業還有一個重要意義,那就是,無論哪個專業,除了專業技能以外,都包含一些“關鍵能力”,而我認為,不同專業的“關鍵能力”是相同相融的。我們通過對幾個國家的關鍵能力進行分析比較,便可以驗證我的這一觀點。比如:
德國把關鍵能力概括為五個方面,即,組織實施工作任務的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用學習與工作方法的能力;獨立性與責任意識;對外界壓力的忍受能力。
澳大利亞認為關鍵能力分為七個方面:收集、分析和組織信息;交流與思想溝通;計劃組織活動;與他人共同工作、小組工作;使用數學思維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用現代技術。
美國則認為關鍵能力必須具備以下三方面技能:基本技能,包括讀、寫、算、說、聽;思考技能,包括創造性思維、決策、問題解決、想象、推理、如何學習;個人品質,包括責任心、自尊、交際能力、自我管理和誠實。
這幾個國家的關鍵能力盡管不完全一樣,但如果歸納一下就可以發現,這些關鍵能力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方法能力,一類是社會能力。
同學們千萬不要小看了“不同專業之間關鍵能力是相通相融的”這句話。我所以強調這句話,是因為一個人能否適應崗位變化的關鍵不在專業能力,而在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因此,我認為,學好一個專業,掌握了一個專業的關鍵能力,一旦需要轉崗時,在學習其他專業的關鍵能力時就會觸類旁通。
正如卡耐基所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于他的專業知識,還有85%歸于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
三、同學們的“關鍵能力”蘊藏在“吃苦耐勞,追求優秀”的平凡工作中
一個無須掩飾的事實是,目前職業學校對同學們關鍵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到位的,甚至根本沒有這個概念。
空談關鍵能力,沒有任何意義。面對教育環境不理想,學校不重視,同學們應該怎么辦?我的看法是:
1、在基層、艱苦的崗位上做到“好”
俗話說,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也有人說,把平凡的工作重復地做、認真地做,做到極致,這就是成功。
我注意到,我們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崗位的起點是比較低的。同學們進入企業后,所從事的工作往往是沒有經過任何培訓的初中畢業生就可以干得了的,比如,在超市里,學會計的沒能進入收銀崗位,學營銷的沒能進入業務員崗位,大部分做了營業員、后臺操作工,甚至是保潔員、搬運工等。如何看待這種情況?是不是幾年中職白學了呢?我的回答是:不,絕不是這樣的!第一,這是社會現實,你們必須接受。在高等教育直逼普及化的今天,我們中職生的學歷層次是處在專業技術人員中的低層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低層的學歷層次到底層的工作崗位實習本身是相匹配的。第二,即使是學歷層次比你們高的學生,其就業崗位也是基層干起的,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現象。我小女兒所在的國際公關公司,所有的海歸都要從實習生開始干起。我還注意到,無論是從事設計或設備管理的,還是做管理或財會工作的,毫無例外地都要從熟悉企業生產開始,不熟悉企業的生產流程、生產工藝、產供銷渠道,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做不好的。同學們可以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老板,你肯定愿意把一個有經驗、有能力、有責任心的人放在收銀員、會計、業務員等崗位,而不會把一個剛出學校門的新手放在這些相對重要的崗位。當然也有不少職校生一就業就上了這些崗位的,我可以肯定地說,這些學生也都是經過了頂崗實習后,被企業看中留下的。第三,從長遠來看,同學們先不上這些你們心儀的、較為體面的崗位未必是一件壞事情。如前所述,當你做了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營業員、清潔工、搬運工后,你對企業的運轉情況已經相當熟悉了,企業的文化也已經植入你的工作習慣和言談舉止之中,這個時候,再走上那些崗位,你會穩操勝券的。
2、職務有高低之分,關鍵能力的體現沒有崗位之分
平凡的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涌現不平凡的人物,這早已不是新聞了。五十年代的全國勞模時傳祥是掏大糞的,張秉貴是百貨大樓的營業員,李素麗是公共汽車的售票員……,即使歷史發展到了今天,依然不斷涌現出“徐州下水道四班”“解決電焊技術難題的電焊工高鳳林”等享譽全國的普通勞動者。
2017年,我參加了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事跡的材料評審。許多畢業生的創業事跡令我感動。在閱讀創業事跡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眼淚。他們來自農村,沒有任何的所謂社會人脈和背景,但他們憑著一顆執著的心,懷揣夢想,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挫折,百折不撓,永不言棄,終邁開了創業的第一步。透過這些文字材料,我清晰地看到,“執行力”“責任心”“講誠信”“善合作”“善溝通”等“關鍵能力”對于他們的創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代學者周國平認為,做人的第一目標是優秀,其他都是優秀的副產品。中國有句古話說,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同學們,與其抱怨自己的專業不理想,不如面對現實,成為目前所學專業的優秀者。對于一個優秀的人來說,想不成功都難。道理就是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