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中等職業學校反映,地方政府存在片面強調職業教育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在招生環節,地方政府通過行政手段禁止生源外流,規定本地的初中畢業生只能報考當地的中職學校,并通過目標考核的方式將送生任務下達給初中學校。初中學校如果沒有完成送生指標,年終考核即被一票否決,不僅影響學校的評優評先,還會影響學校的績效考核等級。
二是在中職學校教學環節,地方政府要求學校的教學必須緊扣當地的經濟部署。如果地方政府搞大旅游,學校必須開設旅游課;如果搞大醫療,學校必須開設醫療健康課;如果搞大數據,學校必須開設大數據課,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經常因此打亂。
三是中職學生畢業實習環節,地方政府要求學生不管專業是否對口,都必須到本地的企業實習,否則將影響對學校工作的評價。
這種片面強調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行為,不利于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
首先,封鎖生源不利于當地職業教育的發展。地方政府通過下達目標任務的方式,盡管能確保當地職業院校生源的穩定,但從長期來看,容易造成職業學校不思進取,不思改革,不是通過提高教學質量來吸引生源,而是靠行政的力量來確保生源。在市場經濟時代,如果不把職業院校放到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去歷練,通過市場競爭來提高辦學水平,而僅僅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來保證生源,一旦政府松手,這樣的職業學校終究要被社會淘汰。
其次,干擾教學不利于職業教育質量的提高。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固然要緊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但也要保持相對穩定的體系,如果行政對其干預太多,不利于職業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比如有的地方要搞大旅游,要求轄區內的所有職業學校,不論什么專業,都要開設旅游課,而一旦招商失敗,旅游產業沒有發展起來,或者地方調整了產業規劃,不但新的專業沒有發展起來,學生原有專業課程的學習也受到影響。
后,學校強制實習就業扼殺了學生的工作積極性。職業學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企業就業,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而不分專業不看志愿強迫學生到地方的企業實習就業,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工作熱情,也不利于學生專業素質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
職業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地方培養實用型的技術人才,這是發展的大方向,但如果對此片面理解,并因此認為本地的學生就只能讀本地的職校,本地職校培養的學生就只能在本地就業,這不僅不僅不利于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也違背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來源:蒲公英評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