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才,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越發突出。育才由育師始,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新時代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強調,堅持把教育事業作為基礎工作。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就要堅持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全面領導,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通過改革釋放教師創新創造活力,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
把牢方向,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
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需要堅持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全面領導,把好方向之舵,領好前進之航,教育引導廣大教師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員的精神脊梁。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就要壓實黨委責任,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確保黨牢牢掌握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保證教師隊伍建設正確的政治方向,引導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增強價值判斷、選擇、塑造能力,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黨委要通過組織學習、研討、論壇等活動,推動教師充分了解黨情、國情、社情、民情,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鼓勵教師進修增長才干,生活上關心照顧,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教師工作各方面、各環節。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還要重點抓教師黨支部建設和黨員教師隊伍建設。對于高等學校來說,黨員在教師隊伍中的比例通常較高,以東北林業大學為例,黨員人數占在崗職工的64.56%,抓住黨員的模范作用,帶動全體教師隊伍就有基礎、有抓手。要充分發揮基層教師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選任黨性強、業務精、有威信、肯奉獻的優秀黨員擔任教師黨支部書記,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各項制度,創新方式方法,增強黨的組織生活活力,健全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突出師德,把教師思政素質和師德水平擺在首位
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是師德師風。師德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古之師,把傳道放在首位。今之師,承擔著育人重任。大學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是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風貌的成型期,也是學生知識架構、基礎能力的形成期。作為高等學校,更要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
做到“德高”,首先要做“大先生”。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學是過程和程序,只在課堂上;教育是結果和效果,無處不在。教學是傳授知識、提高能力,教育則是感化心靈和塑造人格。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多年以后可能會過時、被學生遺忘,但教給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則是學生一生的財富!按笙壬币獡笕涡写筘,要提高站位,以對學生生命負責的態度育人;要胸懷高遠,承擔起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有用人才的宏大使命;要滋養正氣,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廣大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要通過“課程思政”,把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兒”,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做到“德高”,還要自覺提升修養。無論是“培養什么人”,還是“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都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誰來培養”。打鐵還須自身硬,教師要傳道授業解惑,給學生指點迷津,首先自己要提升修養、明道信道。想要培養學生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自己就要成為優秀的“示范者”。與“言傳”相比,教師的“身教”更為重要。教師要成為學生做人的鏡子,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教師只有以模范的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才能把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到學生的心中。
做到“德高”,也要有顆仁愛之心。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豐富情感的鮮活生命,這就需要教師用愛去教育和感染學生。仁愛之心既是儒家哲學的基石,更是教師的職業底色,只有愛,才能寬容和關懷;只有愛,才能不計回報地付出。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家庭、社會太在意成績分數,讓教育變得僵硬,使學生缺乏愛的滋養。好老師要用愛培養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好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學生健康成長,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深化改革,充分釋放教師創新創造活力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面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活力,就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首先,要完善教師管理服務制度,健全教師專業標準,明確師德和心理健康要求,嚴把教師選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讓真正素質良好的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我們要完善傳幫帶機制,全面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為高等學校培養人才培育生力軍。
其次,要健全師德考核制度,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引導廣大教師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相結合,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再次,要完善職稱制度,改進教師的考核評價,堅持分類指導與分層次評價相結合,建立符合教師崗位特點的評價機制,堅持德才兼備,全面考核,加強對教師育人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評價與考核,多維度考評教學規范、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改革研究等教學實績,加強聘后管理,加大對教學業績突出教師的獎勵力度,激發教師的工作活力,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引導廣大教師潛心教書育人。
后,要保障教師待遇權益,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大力宣傳教師中的“時代楷!焙汀懊澜處煛,共同唱響尊師風尚主旋律,使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為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而努力奉獻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