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解讀了日前國務院正式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回答記者關于將資本引入教育的問題時,他表示:“歡迎各種資本進來,但是不能夠違背教育公益性這個原則,教育的基本原則是要堅持的,放開并不代表就作為產業去辦。”
《方案》指出,“經過5—10年左右時間,職業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對此,有記者提出放開資本進入教育是否有可能把教育當做生意做的危險。王繼平表示,“向來教育都是歡迎社會資本進入的。但是,在職業教育這塊,我們把握這一點的時候,一方面是要把公辦的院校繼續辦好,另一方面也歡迎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這個領域中,但是要嚴格規范管理,文件里面提到了清單式管理,我們要避免把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辦成搖錢樹或者印鈔機,這個不行,因為它是教育,公益性是基本的原則之一。”
![](http://www.latinshirley.com/uploadfiles/image/20190226/20190226171461876187.jpg)
王繼平介紹,下一步的工作考慮中還將推動多元辦學,將注重發揮行業企業作用,厚植企業承擔職業教育責任的文化環境,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興辦職業教育的企業教育費附加減免政策,繼續完善激勵機制,為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探索更多路徑,激發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內生動力。
在王繼平看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這方面如果做好了,我們就把職業教育做好了。”他表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涉及到如何發揮好企業的作用,企業也應該是一個主體,可以通過幾種形式,一是企業本身辦學,按照中央的精神,這個仍然要鼓勵,企業是可以辦職業學校的,不管是高職還是中職,甚至培訓都能辦,二是企業和學校可以合作辦職業教育。“企業是需求者,但同時也是供給者。供給者是說比如企業應該提供教師的實踐,學生的實習;需求者是指企業也是畢業生的接納者、受益者。在歐洲發達國家,企業在職業教育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http://www.latinshirley.com/uploadfiles/image/20190226/20190226171461876187.jpg)
“這一次在20條里面專門提出了一個項目,即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建設。我們會把社會當中舉辦職業教育、參與職業教育做得好的企業,認定為產教融合型企業,在諸多方面的政策給予支持,包括財政、稅收等,這在20條當中有明確的表述。我們正在制定關于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的具體辦法,等出臺之后再作具體介紹。”王繼平說。
轉載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