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分別于3月5日和3月3日召開,義務教育一直都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重點關注的領域。
未來一段時間,如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我國義務教育還存在教育理念相對滯后、評價導向不夠科學、素質教育尚未有效落實、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等突出問題,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教育質量還需進一步提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重大舉措,對于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要實現怎樣的目標?該負責人說,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德育為先、全面發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的教育質量觀念,遵循教育規律,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發展素質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為了實現總體目標,教育部未來要在哪些方面重點施策,推動義務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該負責人透露,教育部將重點從五大方面推進:
一是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素質教育”的新要求,強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應有地位,突出德育實效,提高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是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重視情境教學,強化學生認知和情感體驗,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加強教學管理,健全教學管理規程,規范教學行為,加強全過程常態化管理。完善作業考試輔導,落實減負要求。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三是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增強教師教書育人時代使命,大力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優化教師資源配置,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提升校長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充分調動教師和教育管理隊伍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是深化關鍵領域改革,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條件。加強課程教材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積極穩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制訂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標準。充分發揮教研支撐作用。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激發學校生機活力。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調整優化義務教育財政經費支出結構,實施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計劃,整合建設國家中小學生網絡學習平臺,建設“鄉村溫馨校園”,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
五是加強組織領導,為新時代提高義務教育育人質量提供堅強保障。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部門職責,統籌協調社會資源,強化考核督導,切實加強對教育教學改革的價值引導、組織領導和支持保障。同時,加快推進家庭教育立法,密切家校聯系,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傳遞正確教育觀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格局。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是一場事關全局、極為復雜、影響深遠、涉及各方面的深刻教育變革。教育部將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大力營造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義務教育教學改革的良好氛圍,推動我國義務教育持續健康協調發展。”該負責人后表示。
來源: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