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高職院校要大規模擴招100萬人,鼓勵更多人報考。我的孩子馬上高中畢業,他的動手能力比較強,也愿意學一門技術。但我還是希望他能提升學歷,以后收入更有保障一點。我想問一問,代表、委員們在這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議? 武漢市民簡女士
實行彈性學分制吸引更多學生
“我的孩子喜歡車,想報考車輛維修等方面的專業。”昨日,簡女士對記者說。她尊重孩子的意愿,希望他學得真本事,但也希望孩子的學歷更高一些。
人社部2018年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技能勞動者1.65億,僅占就業人員總量21.3%;高技能人才4791萬,僅占技能勞動者總量29%; 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一個統計周期內有效需求人數與有效求職人數之比),甚至達到2以上。
一邊是高技能人才十分缺乏,一邊是不少家長、學生認為職業教育“層次較低”的偏見。而這也是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第二輕工業學校數控中心主任禹誠調研職業教育的“痛點”之一。
為此,禹誠提出建議:除了學歷教育所修課程的學分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轉換的學分,建議考慮將職校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取得的技術創新等專業成果也轉化為學分。當積累的學分達到規定,職校畢業生可以直接申請高一級學歷或學位,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的非全日制彈性學制。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車集團首席技能專家郭銳也建議,實現職業教育與技工教育的學歷互認,能提高社會對技工學校的認同度,讓家長、孩子更愿意接受技工教育,也更加符合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加大獎勵扶持高技能人才力度
加大對高技能人才的獎勵扶持力度,讓更多人看到出色的“藍領”也有充分的成就感和獲得感,吸引更多學生就讀職業院校,努力提升技術水準,這是不少代表委員們的普遍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裝配廠調檢一車間“王濤班”班長王建清,扎根東風公司生產一線26年。去年全國兩會上,他根據調研收集的工友意見和建議,提交了《加快制定制度保障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工匠精神傳承》的建議,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反饋。今年,他又提出《加快落實制度保障工匠精神傳承、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希望盡快落實提高技術工人相關待遇的政策。
王建清表示,希望企業搭建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平臺和通道,個性化定制員工成長的職業發展規劃,通過落實職工薪酬和職級提升、讓基層技術技能人才參與企業管理等措施,提高職工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以此吸引更多人學習職業技術,愿意當“藍領”,立志當工匠。
全國政協委員詹純新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出,鼓勵企業改善技能人才的居住條件,為他們提供安居住房并給予政策支持。他建議,希望國家充分考慮工業項目用地中的擴大技能人才安居所需配套用地,鼓勵制造企業為技能人才建設安居小區,以成本價長期租賃給優秀技能人才,讓他們安居樂業。
來源:楚天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