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紀念館是為紀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紀念唐山人民抗震救災的偉大業績,弘揚抗震精神,教育后世子孫而建立的永久性紀念館所。
館內展示有江澤民主席的題詞。該館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唐山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現代題材愛國主義教育。
自開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各階層人士120多萬人次。同時建成的還有唐山地震紀念碑。紀念碑主碑的四根碑柱象征著唐山的新建筑拔地而起,表現了唐山的興旺發達,主碑的上端造型,猶如四只伸向天際的巨手,象征著人定勝天。碑的四周踏步為四段,每段7步,共計28步,象征“7.28”(公元1976 年7月28日)。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豐南一帶突然發生7.8級強地震,新興的重工業城市唐山蒙受慘重災難,被夷為一片廢墟。地震震中在唐山路南區的吉祥路一帶,即北緯39°38’,東經118°11’,震中烈度達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
極震區以唐山為中心向四面延伸,約47平方公里。唐山市老區多為老式單層民房,震后變成一片瓦礫;新市區大多是磚混結構多層建筑,幾乎倒塌殆盡;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高層建筑物亦未能幸免,鐵路軌道發生蛇形扭曲或由于路基下沉而呈波浪式起伏,地表產生寬大裂縫,橋梁普遍塌毀,地震構造裂縫延伸達 8公里,裂縫帶附近的地面運動非常驚人,其兩則200多米的范圍內連人都被拋向空中。
地震的影響區域極大,強震波及我國東部的廣大地區,北起黑龍江的滿洲里,南至河南的漂河,東臨渤海灣,西抵寧夏的石嘴山,14個省、市、自治區、2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的幾億人受到擾動。遭受地震破壞的區域約21萬多平方公里,其中嚴重破壞區3萬多平方公里。區內民房大量倒塌,農田淤滿泥沙,水渠、水并堵塞,公路,鐵路、橋梁損毀。據京津唐地區累計,地震中死亡24.2萬余人,重傷16.4萬余人,輕傷者不計其數。
地震發生后,大批救災人員抵達唐山,救災工作全面展開。8月4日,中央慰問團到災區慰問群眾,并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十幾萬解放軍、2萬多醫務人員和數萬各方支援人員奔赴災區。經過20多天的搶險工作,初步控制了災情。
潘家峪慘案紀念館
潘家峪位于豐潤縣東北部,群山環抱,景色宜人。遮天蔽日的葡萄架覆蓋了整個村莊,人稱“燕山腳下吐魯番”。
1941年1月25日,滅絕人性的侵華日軍包圍了潘家峪,對手無寸鐵的村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1230名同胞遇難,制造了震驚中外的“潘家峪慘案”。
為紀念慘案中死難同胞,于1999年建成潘家峪慘案紀念館,總投資412.8萬元。
1995年,潘家峪慘案遺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國家命名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