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來啦!
7月25日,在河北省召開“全省人社系統上半年重點民生工作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技能提升行動成為記者關注的熱點話題,河北省人社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趙志棟、河北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調研員馬永飛就此給出了全面的解讀。
政策背景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河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了河北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對全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作出安排部署,今后三年,全省將面向企業職工和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殘疾人、貧困勞動力、貧困家庭子女等重點群體,開展補貼性培訓150萬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開展補貼性培訓48萬人次以上。
第一部分
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已列為河北省人社系統重點工程
記者:
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將會對我省就業和技能人才工作產生哪些積極影響,河北省將會采取哪些具體舉措做好這個行動的組織落實?
職業能力建設處調研員馬永飛:
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是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促進擴大就業的重要舉措,是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河北省委、省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相繼出臺了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快技能強省建設等政策文件,去年和今年都將其列入全省20項民心工程。
目前,全省技能勞動者達到823.26萬人,占全省就業人員總量4220萬人的19.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能人才229.8萬人,占技能勞動者的27.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
7月17日,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河北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決定今后三年開展政府補貼性培訓150萬人次,其中今年完成國家下達我省任務48萬人次以上。通過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補短板,強弱項,促就業、穩就業,到2021年底全省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
《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在河北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承擔政策制定、標準開發、資源整合、培訓機構管理、質量監管等職責,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分解工作任務,抓好督促落實。河北省人社廳將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已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列為全省人社系統重點工程,同時為各部門、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發揮作用提供政策、資金和工作支持。
當前,重點做好4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按照“落實一項任務、一本方案、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要求,河北省人社廳成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負責抓好《實施方案》的落實,統籌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二是壓實工作任務,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2019年度培訓任務分解到各地和省直相關部門,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掛圖作戰,層層壓實責任,加強工作調度、過程跟蹤,推動目標任務落實。
三是做好資金保障,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所需資金由4個渠道保障:分別是就業專項資金、地方人才經費和行業產業發展經費中用于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以及從全省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提取34.2億元,統籌用于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河北省人社廳將配合省財政廳研究制定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籌集、管理、使用辦法,確保專項資金足額提取、科學管理、集約使用,發揮資金大效益,同時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簡化補貼申領條件和程序,加強監管,保障資金安全。
四是加強政策解讀宣傳,河北省人社廳將利用各種新聞媒體,采取多種宣傳形式,加大宣傳廣度、頻度和密度,提升政策公眾知曉度。近期將舉辦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政策培訓班,使市、縣和省直有關部門熟悉政策、掌握政策,更好地推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有序有效開展。
第二部分
《實施方案》的4個創新點
記者:
請問與之前的職業培訓政策相比,河北省《實施方案》明確了哪些創新性措施?
職業能力建設處調研員馬永飛:
《實施方案》堅持全面貫徹有創新,措施具體能落地;堅持政策連續性與創新性相統一,既有對現行政策的深化,又有對外省做法的借鑒。體現河北省特點的創新政策主要有4個方面:
一是這些人員可領培訓補貼。按照高危行業企業從業人員和各類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培訓合格后上崗的要求,把高危行業企業從業人員和各類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列入企業崗前培訓范圍,并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二是所有企業職工參加的職業技能培訓全部納入政府補貼性培訓范圍。企業職工參加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轉崗轉業培訓且取得初、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的,按照實事求是、分類施策的原則,根據不同職業工種的培養成本,給予每人高不超過2200元培訓補貼,取得技師、高級技師證書的分別給予不低于3000元、5000元的培訓補貼。
這里有一個很大的政策突破,河北省原有政府補貼性培訓政策不包括未繳納失業保險企業職工,《實施方案》把所有企業職工參加的職業技能培訓全部納入政府補貼性培訓范圍。
三是高級工培訓的補貼標準明確為6000元以上。樹立目標導向,實現職業技能培訓從初、中級向中、高級轉變,把企業新型學徒制高級工培訓的補貼標準明確為6000元以上。原有政策是中級工、高級工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補貼標準都是4000元以上,《實施方案》明確為中級工4000元以上、高級工6000元以上。
四是給予院校每人5000元補貼。堅持就業導向、激發培訓主體積極性,對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院校的,根據畢業生穩定就業1年以上人數,給予院校每人5000元補貼。
第三部分
職業技能行動重點培訓對象為這三類人
記者:
請問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主要面對哪些群體?如何針對這些重點群體切實有效開展培訓?
職業能力建設處調研員馬永飛:
《實施方案》結合當前就業形勢和經濟發展新要求,確定了3類人員作為職業技能行動重點培訓對象。
第一類群體是企業職工,包括企業新招用職工、在崗職工和轉崗轉業職工。
通過開展崗前培訓、崗中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使企業新招用職工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盡快滿足上崗需要,使在崗職工不斷適應新產業、新技能的要求,增強就業穩定性;同時,根據企業發展需要,提高職工轉崗轉業能力,有利于企業穩就業、穩崗位。
第二類群體是就業重點群體
包括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殘疾人等人員。針對這些群體就業創業需要,持續實施農民工“春潮行動”、“求學圓夢行動”、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返鄉創業培訓計劃以及勞動預備培訓、就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等專項培訓,不斷提高就業創業能力,促進他們盡快實現技能就業和穩定就業。
第三類群體是貧困勞動力
培訓一人、脫貧一戶。貧困勞動力一技在手、終身受益,加強技能培訓對于貧困家庭穩定脫貧意義重大。《實施方案》提出,聚焦貧困縣特別是深度貧困縣,深入推進技能脫貧千校行動和深度貧困地區技能扶貧行動,面向貧困勞動力、貧困家庭子女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落實生活費等補貼,加大技能脫貧攻堅力度,促進他們實現技能脫貧。
第四部分
政府補貼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
記者:
請問,如何調動企業、職業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開展培訓的積極性,使各方都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這項行動中來?
職業能力建設處調研員馬永飛:
職業技能培訓堅持市場化發展機制,政策是市場的指揮棒。
一方面,政府補貼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要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同時加大政策補貼力度,剛才趙廳長講到了我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創新政策,與之前政策相比,在很多方面提高了補貼標準。
另一方面,《實施方案》還明確相應措施,充分調動、發揮企業、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積極性和作用,引導他們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有效增加培訓供給。
一是發揮企業在職工技能培訓中的主體作用
企業是用人主體,了解用人需求,也清楚需要培訓什么技能。因此,《實施方案》明確企業在技能培訓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和引導規模以上企業建立職工培訓中心、興辦技工教育,同時支持企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按規定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
二是充分發揮院校的基礎作用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是職業院校的職責,河北省現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846所,其中教育部門管理的職業院校665所,人社部門管理的技工院校181所,這些院校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職業技能的主渠道。《實施方案》規定,對職業院校開展補貼性培訓,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可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單位傾斜。
允許職業院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學校培訓工作量按30%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
職業院校在內部分配時,應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線教師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人社部門將會同教育部門指導院校緊跟市場需求變化,完善專業設置,通過產教融合、校企結合方式,深化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培養更多符合實際需要的技能人才。
三是發揮各類社會培訓機構的重要作用
目前,河北省民辦職業培訓機構970家,這是一支重要的培訓力量。河北省鼓勵支持社會培訓和評價機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工作,明確師資、設備、場地等設立條件,對符合標準的社會培訓機構全部賦予合格資質,允許他們承擔政府補貼的培訓項目。同時,保障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在政府購買服務、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享受與公辦同類機構同等待遇,支持他們把職業技能培訓辦好、辦出特色。
來源丨河北省人社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