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癥有哪些表現?“厭學”一詞我們常常聽說,但是關于厭學具體有哪些表現大家清楚嗎?經過小編的研究,小編覺得“厭學”分為外在的行為表現和內在的心理表現。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看一看。
厭學癥外在表現
1、把學習看成負擔,被動地應付學習。
2、責任心不強、馬虎草率。
3、行為散漫,經常曠課、遲到,甚至逃學。
厭學癥心理表現
1、推脫責任
孩子把簡單的失敗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觀地分析學習成績不良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檢查自我,吸取教訓。其實他們的心里對失敗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用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責任。
2、精神勝利法
具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時,不是分析原因,而是回避現實,想法改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往往容易沉湎于以往成功的回憶中。這些孩子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征、思維活動都與這些孩子的年齡不相稱,這種自慰心理表明這些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情緒。
3、自我保護
學生在學習上受挫以后,舉出眾多的受挫伙伴,表明自己與他人一樣,并不是最差的,以推脫因受挫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社會化比較方式,是為了推脫責任,解脫心理壓力。
4、自我貶低
一些厭學孩子在學習成績上遇到挫折后,自覺低人一等,極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不能從科學地分析中堅信自己的學習能力,而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的智力發育落后,不是學習的材料。目前的失敗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失敗也是自然的事情,這種情況是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更改的。
厭學癥會給學生一個家庭帶來極大的困擾,厭學也并非完全的不能治療。許多孩子厭學并不是討厭學習本身,而是那些無法選擇的、艱澀的學習內容和乏味僵硬的學習過程,以及只以分數為標準的評價體系。都給他們一些關愛,多一些溝通,也許能更了解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