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天津近年來榮膺了多個響當當的“第一”:創建了首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和全國唯一的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創辦了全國第一所應用技術大學、榮獲了全國第一項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打造了中國第一個海外“魯班工坊”……
如今,“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天津一張亮麗的名片
天津職業教育的魅力究竟源自何處?
“五業聯動”打造工學結合“升級版”
“天津發展職業教育有基礎、有傳統、有優勢!碧旖蚝:咏逃龍@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呂景泉說,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工業基地,天津在近代推行的“工學并舉”職業教育模式,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初倡導的“半工半讀”制度等,都曾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疤旖蛟诼殬I教育發展改革方面持續用力,成績斐然。但猶有不足,如產教融合不深、領軍人才不足、產業對接不夠等問題”。
如何立足優勢,破解難題,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天津的做法是:五業聯動。
“五業聯動”就是確立行業企業辦學體制,形成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融合運行的新機制。這一機制從根本上破解了多元主體合作辦學的難題,充分調動各方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政府主導、統籌;行業企業參與、指導、評價;職業院校培養;研究機構支撐、服務——五方權責清晰、定位明確,形成命運共同體。這一機制也讓天津各職業院校如魚得水,他們緊貼市場、產業、職業需求,主動適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建立起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不同院校互為錯位補充的專業群布局。目前,天津市共組建了22個職教集團,一批以瑞士GF加工方案校企協同創新中心、林肯汽車工程創新中心為代表的“行業技術工程中心”和“企業文化體驗中心”落戶職業院校。以“海鷗現代學徒制”為代表的育人機制成為國家示范項目。
光伏發電、物聯網、水環境監測、天然產物提取……這些由天津職業院校在全國引領設置的新專業,體現了“學校圍著市場轉,專業圍著產業轉,人才培養圍著需求轉”的鮮明特色。職業教育以企業急需人才為培養目標,市場則給予職業院校“高就業率”的豐厚回報:據天津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天津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5年均超過95%,明顯高于同期本科生就業率;全市企業新充實的技術工人中,94%以上來自職業院校。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張興會告訴記者,該校招收的第一屆本科生將于明年畢業,目前已經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與用人單位達成了就業意向。
“八項舉措”筑牢職業教育“新高地”
自11年前被確定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永久舉辦地,天津就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領頭羊”:一方面,這一賽事直接促成海河職業教育園區的建成,為天津職教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大賽也聚集了全國優質職教資源,助力天津職教改革始終處于“領跑者”的位置。
從天津中心城區沿海河順流而下,一座津南新城映入眼簾——2008年9月開始規劃建設的海河教育園區,如今已是樓宇聳立,蔚然大觀。如今在這片總面積37平方公里的沃土上,集納了全市中高職院校和主要職教資源——10余所職業院校整體搬遷至此,打破圍墻資源共享,成為集學歷教育、技術培訓、技能鑒定、職業指導、技能大賽為一體的職業教育標志區。
園區內,一座恢宏的建筑引人矚目——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這座由天津市人力社保部門和教育部門于2011年合力建成的實訓中心面向園區職業院校的所有學生和全市企業職工,圍繞天津市的支柱產業開展大型、高端的公共實訓,幫助職業院校實現錯位發展、資源共享和共通互補,同時為天津實施“百萬技能人才培訓計劃”提供支持。眼下,實訓中心已開發了49項專項職業能力,可以頒發128種職業資格證書,每天有近千人在這里進行職業培訓、技能鑒定、專業競賽。
以海河職業教育園區為依托,從2015年開始,天津市組織實施“八大工程”,在體制機制改革、職教園區建設、提升技能大賽水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國際合作等方面著手,打造天津職業教育新優勢。2018年7月,天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出了《關于做大做強做優天津職業教育八項舉措》。
被天津職教界稱為“職教八條”的一系列支持措施,讓天津職業教育繼續高歌猛進。今天的天津職業教育已形成了以校企聯合、中外合作、東西部互動、工學結合、培訓超市、雙師雙證、資源共享等為亮點的職業教育“天津模式”,在全國多個省市成功推廣復制。全國職業教育技能大賽所使用的技術標準,均源于天津職業院校編纂制定的教材大綱、考核內容。這些標準還被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采用,也成為歐盟、美洲、東盟等世界各地職業技術競技所采用的“金標準”。
日前,隨著“國家西部民族地區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正式揭牌,天津海河教育園區已有6個“國字號”職業教育重大項目相繼建成: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主賽場、國家西部民族地區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國家職業教育課程資源開發和質量測評中心、國家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國家職業教育研究和成果轉化中心、國家職業教育發展博物館。這些重大項目的成功運行,標志著天津已成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新高地”。(本報記者 陳建強 劉茜)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
說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網站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