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的原因是多樣的,可能有的是因為學習方法不當、嚴重偏科,學習成績下滑;有的可能是遇到了一些困難,導致沒有心思學習;有的可能是因為被其余事情分散了注意力,那么如何克服厭學情緒呢?
克服厭學情緒:
一、降壓減負
降壓減負是指我們的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降低些,把追求知識看淡一些,把束縛孩子的緊箍咒和繩索打開,多給學生留些自學空間,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二、改進學習方法 克服學習困難
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改進學習方法,克服學習困難,進而,克服厭學情緒。
三、強化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驅力。是社會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它常常以意向、愿望和興趣等形式表現出來。對學生的學習起較強的推動作用。動機越強,學習越積極。強烈的學習動機可以抵御學習疲勞和厭學情緒。
要充分了解當今社會人才競爭的殘酷現實。當今社會,人的生存競爭,實際上是人的科技水平的競爭,人的學習能力的競爭。誰掌握的科技知識先進而豐富,誰的創新能力強,誰的競爭能力就強所以,你要把追求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作為首要任務抓緊抓好。
四、在學習上獲得滿足
有的學生之所以有厭學情緒,就是因為在學習沒有快感。這時,我們可以把學習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每實現一個小目標,都要自己獎勵自己,表揚自己。這樣,隨著一次次成功的愉悅和鼓舞的增加,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就會逐漸增加。
五、想法在心理上得到滿足
使心理上得到滿足的方法是:每取得一些學習進步或成績(那怕是有一點點的進步)時,都要給自己以表揚和獎勵,哪怕是假設的獎勵也行。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傷害孩子的心理,平時要多給一些贊揚和鼓勵,少一些批評。只要他們真心努力,做錯了也不要批評,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減少疲勞和厭學情緒。
六、合理安排學習內容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和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的內驅力,激起求知、探索和操作等學習意愿。因此,在學習一段時間后,要自動變換學習內容,使之文理相間,抽象性和形象性穿插交叉學習。在情緒好、精力充沛時,學習較難的、干癟乏味的內容,在情緒不好、精力不足時,學習容易的、感興趣的內容。學習疲勞時要及時休息和鍛煉,這樣,可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減少疲勞,避免厭學情緒的產生。
七、作好心理準備
希望上述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厭學情緒的緩解方法,能夠對現在屏幕前的你起到一些幫助作用,能夠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成才、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