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 孩子為什么厭學?雖然每個個體是不同的,但是厭學的孩子卻有很多的共性,比如很要強,所以沒有達到目標的時候就很失落;很敏感,在意別人的微小舉措;那么孩子為什么厭學呢?
容易出現厭學的人群:
抗壓能力較弱、遇到挫折或是打擊的學生;初三、高三學生較多;學習成績開始下降或是即將下降的學生;
為什么呢?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現象呢?家長萬思不得其解。
在跟一些家長在交流這些問題的事情,很多家長認為是自己家庭條件太好,對孩子太縱容,導致孩子太任性所致;
也有的家長認為是青春期在作怪,他們覺得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逆反過度,導致的一些任性的一些行為表現。
也有的家長認為,是學習壓力太大,孩子太要強,再加上孩子的抗壓能力又弱,遇到一點挫折就逃避的行為表現;
也有的家長認為是孩子有了網癮、或是早戀了,因為上網好玩,早戀開心,所以就不愿意上學,因而出現厭學;
也有的家長認為,可能是因為孩子與自己的交流不暢,孩子最近在學校發生過什么事情,又不愿意跟父母交流,自己又處理不了,最后選擇的一個逃避行為;
多年來的觀察和研究,我們發現,出現厭學行為的孩子,都非常壓抑、特別要強、特別喜歡胡思亂想,他們現在或是曾經都是班里、學校里、縣里或是市里甚至是省里的尖子生,是大家公認的學習楷模,他們普遍都在重點中學、重點高中或是重點大學就讀,他們在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換來有益的學習成績,但是因為周圍都是佼佼者,要想比別人的學習更好,就要付出比別人多的時間和汗水,要犧牲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學習,只有這樣,自己才能保證自己的成績不往下走,只有這樣心里才會踏實。
但是,長時間的學習壓力,加上不會放松和調節自己情緒的孩子,慢慢發現自己的學習越來越吃力了,需要付出的越來越多才能穩住,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學習成績有慢慢下滑的風險。于是,他們會千方百計地想盡一切辦法來提升自己的學習;但是他們發現自己上課時的注意力越來越不能集中,上課時的胡思亂想越來越嚴重,在教室就是一種煎熬,那種痛苦的感覺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也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只有自己承受。
就這樣,慢慢地他們發現,自己只要一到學校就會難受,一想到學校就會難受,他們便開始討厭學校,討厭自己,為了早日進入以前的那種學習狀態,他們決定在家休息幾天然后調整一下自己的心理,在重返學校,在家休息幾天后,人平靜了,覺得可以去學校了,沒想到一到學校還是那種痛苦的感覺。
只有幫助學生找到厭學的真正原因,并且加以解決,才能夠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厭學問題。在最后,希望您能夠正式厭學問題,提早幫助孩子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