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履新職剛兩個月的省監獄管理局辦公室主任李瑞起正帶領處室人員,緊鑼密鼓地規劃設計對有關監獄監控和應急指揮系統建設方案。“這個系統原計劃5年建成,廳里根據實際情況準備用3年時間完成,作為職能處室,我們必須用效率換時間,確保任務圓滿完成。這也是我競爭崗位時的承諾之一。”李瑞起接受采訪時話語中透出一種緊迫感。 務實精干的作風源自競爭上崗的“硬觸動”。省司法廳黨委深刻認識到,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實質上是干部作風問題,突出表現為一些干部工作惰性大、責任意識差,改革創新的動力和魄力明顯不足。“必須引入競爭機制,以干部作風的真轉變促進工作質量的新提高。”廳長、黨委書記李益民介紹說,按照廳黨委“新提拔干部必須經過競爭上崗”的既定原則,目前已根據干部隊伍實際,分別在廳機關、監獄局和勞教局機關,以及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組織了5次競爭上崗,共提拔任用處級干部36名。此間,有156名符合條件的干部參與競爭,競爭比例高的職位達11:1。 為確保大限度地選準人,該廳競爭上崗工作除遵循規定的程序步驟外,還實現了三個方面的創新:一是打破習慣做法,將演講答辯環節置于筆試之前,使所有競爭者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為“在多數人中選人”提供了保障。二是在演講答辯中,吸收單位全體干部參與評判,真正實現了“由多數人選人”。三是把干部的平時工作表現和近幾年年度考核情況量化計入競爭上崗綜合成績,進一步提高了識別干部的客觀性。 公開、公正、公平、透明的競爭上崗機制,很快在干部隊伍中引發“鯰魚效應”:一批年富力強、德才兼備的干部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打破了往日論資排輩的沉悶局面,還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去年8月通過競爭提拔擔任河北司法警官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的郭美琴正準備赴邯鄲校區召集會議。她指著隨身攜帶的一個鼓鼓囊囊的大包告訴記者:現在,處里的每個同志幾乎都在辦公室備著這樣一個包,里面工作用具、洗漱用品一應俱全,隨時準備出差。“去年我們就是憑著這股勁,在教育部人才培養評估中拿下了‘良好’等級。”郭美琴說。
來源:河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