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被人社部“提名”,這個新職業就火了!
千萬大學畢業生熱捧,招聘不限專業,95后多了一個新選擇
在線學習服務師成為9個新職業之一,盡管剛剛興起,但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招聘崗位。在2020年春招季,一些頭部在線教育公司都推出了萬人招聘計劃,輔導老師在其中占相當比重。
2015年3月,劉芳進入了一家在線教育機構VIPKID。當時,VIPKID剛剛上線半年多時間,但因在教育行業率先推出北美外教一對一教學,迅速在業界上掀起了一股熱潮。
劉芳成為VIPKID的第一位輔導老師,她的工作職責包括為學員排課,幫助選外教,了解學員學情并針對性輔導等。當時,不僅劉芳本人,即使在整個教育培訓行業,輔導老師都是一個全新的角色。她們既不是授課教師,又不同于客服,對于工作職責,更多人愿意簡單描述為“服務”。
幾乎與劉芳同時,杜炳霏成為學而思網校的一名班主任老師,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當時,在線直播大班網課模式興起,動輒幾千人在線的大班網課,更需要采取“雙師”模式進行個性化輔導,班主任老師成為在線教育的標配。
7月6日,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9個新職業,其中包括在線學習服務師,這是指運用數字化學習平臺(工具),為學習者提供個性、精準、及時、有效的學習規劃、學習指導、支持服務和評價反饋的人員。
一名在線教育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他估計行業內在線學習服務師的規模已達千萬人。
招聘季,在線教育機構掀起了一股招聘輔導老師的旋風,一些頭部機構的招聘規模預計高達萬人。但K12在線教育輔導老師也被認為是大學畢業生的“血汗工廠”,被貼上了熬夜加班、工作繁瑣、收入低等標簽。對于廣大大學畢業生來說,這究竟是一份什么樣的新職業?
主要職責是服務
劉芳以前的工作是在線下教育機構做規劃師,也就是幫家長為學員做課程規劃,這與她現在的工作有些類似。不同的是,在線教學環境下,輔導老師事實上成了家長、學員與教育機構之間的橋梁。
“孩子報名以后,我們會通過觀看孩子的試聽課視頻,與家長溝通等方式,一方面給家長介紹課程,另一方面給孩子的英語水平定級,并根據目前的水平和時間安排介紹外教。”劉芳說。
在學員學習過程中,輔導老師也需要觀看上課視頻掌握學生學情。“學生有哪些亮點值得鼓勵,出現哪些問題需要克服,都得和家長或學生本人溝通。”劉芳介紹,平均下來每名學員每個月要溝通一次。
這是一個服務性很強的職業,當出現軟件升級不知道怎么操作,想給孩子換個老師或不同級別的課程時,家長都會來找輔導老師。家長投訴對輔導老師的考核也極為關鍵,關系著是否會被罰績效,甚至被換班。
杜炳霏也介紹,她會與學員一起跟班上課。“畢竟主講老師面對的學員很多,無法照顧到每個學員,如果上課時我能夠多與學員互動,學習體驗會很不一樣。”
劉芳目前輔導的學員人數在300人左右,有很多學員已經帶了四五年,甚至孩子小升初要注意什么事項,要不要去國外讀高中這樣的問題,家長也會咨詢輔導老師的意見。
作為在線教育班主任老師,杜炳霏的工作時間比較特殊,她下午1點半上班,晚上9點半下班。“因為很大部分工作內容是與家長溝通,而晚上是家長最空閑的時候。”白天除了跟班上課,她還要參加集體備課。
目前正是K12機構的教學空檔期,春季班已經結束,暑假班還沒開始,但班主任老師卻沒閑著。
“我們會和暑期班學員一對一視頻交流,了解他們關注什么,提前熟悉,這樣的交流更有溫度。”杜炳霏說。
需要在晚上工作,又要與孩子打成一片,杜炳霏說,也許這正適合“95后”的生活習慣。杜炳霏1995年出生,在同事中已經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班主任老師了。
這是個瑣碎的工作,劉芳一方面要學習公司的各種新課程,另一方面要和家長保持頻繁溝通。“及時回復家長的問題非常重要,會讓家長覺得有安全和滿意感,所以我們對回復及時率有要求,即使是周末也要保證,因為家長平時上班比較忙,周末是他們有空閑與老師交流的時候。”
“95后”的新選擇
盡管剛剛興起,但在線學習服務師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招聘崗位。在2020年春招季,一些頭部在線教育公司都推出了萬人招聘計劃,輔導老師在其中占相當比重。
麥可思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9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最大的行業類是教育業,就業比例達15.9%。具體來看,在“教育業”的就業增長主要是“民辦中小學及教輔機構”,就業比例達7.6%,且較2017屆增長了20.6%。
畢業生涌入教育培訓行業的趨勢還將繼續。麥可思研究院報告顯示,教育培訓人員位列2019屆本科畢業生社會需求量較大的職業的第9位,在它前面,除了教師只有文員、會計、互聯網開發人員這樣各行業都需要的職業。
在線教育相比于普通教師的職業優勢也已經體現出來。長期以來,教師在社會公眾中的印象都是工作穩定但收入不高。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的調查,2016屆本科畢業生從事的三年后月收入較低的職業類中,中小學教育排在第二位,月收入只有5918元,比全國本科平均月收入少1963元。比中小學教育收入還低的是幼兒與學前教育,月收入只有5669元。
不過,在2019屆本科畢業生從事的半年后月收入較高的前50位職業中,出現了在線教育講師這個職業,月收入為5730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90元。在前幾屆統計中,這個職業從未上榜,也或許因為沒有足夠的樣本數量而未被統計。
在線教育輔導老師迅速得到大學畢業生的熱捧,除了招聘規模較大,還與其招聘條件有關。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學而思網校、跟誰學、猿輔導、作業幫招聘的大量輔導老師崗位,全部不限專業。這無疑大大提高了輔導老師在招聘市場的“滲透率”。
此外,這些頭部在線教育機構已經完成了在新一線城市或二線城市的布局,招聘的輔導老師也主要布局在武漢、鄭州、南京、合肥、杭州、石家莊、太原、南昌等城市。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相比于一線城市較低,但生活舒適度和未來職業發展空間良好,對于“95后”畢業生是不錯的選擇。
只不過,水漲船高之下,頭部公司的招聘門檻已經提高了。跟誰學創始人陳向東今年6月公開介紹,“今年我們校招輔導老師時,只招大學前20%的學生,并且很多時候我們的面試通過率只有10%。”學而思網校在招聘時則已經不設固定通過率。
“太累了,感覺身體吃不消。”幾天前王炫(化名)從一家在線教育機構離職了。她在去年春天上大四時,通過校園春招到這家機構做輔導老師。
陳向東今年6月時也曾公開表示,“行業中都知道跟誰學的輔導老師是最奮斗、最拼搏的,不少報道中都用‘見過夜里12點的西二旗’形容。為什么我們的輔導老師是最拼的輔導老師?對于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生,第一年工作做得好,年薪肯定不止10萬,我們做得最好的輔導老師,一個月能拿到4萬塊錢。”
“對于剛剛工作的畢業生來說,輔導老師的收入確實可以,只要你愿意拼,會搞銷售,工資不會低。”王炫說。其中的關鍵在于續報率這個考核指標,也就是輔導老師的學員有多少續報了以后的課程。
但她覺得,自己曾經工作的機構對畢業生并不友好。“機構往往把暑假、寒假特價班的學員分配給新入職的輔導老師,這些家長的續報意愿并不強。”
在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下,頭部K12在線教育機構將特價課從49元下調到了9元,虧損售課的目的,是為了留住報名學員完成續報。“但9元的超低價格下,很多家長只是體驗一下,并不愿意續報正價課。”王炫說。
這也體現了在線學習服務師身份的復雜性,他們不僅進行教學,提供服務,還有一定的市場職能。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在線學習服務師這個新職業能否穩定、長期存在,還有賴于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以往開展電化教育時,也催生了專門從事相關業務的人,但最終沒能固定成為一個職業。”
他認為,人社部等部門推出在線學習服務師這個新職業,更多是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引導就業的方向。
近年來國家推動在線教育規范發展,一個問題隨即出現。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要求,從事語文、數學、英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人員應當具有國家規定的相應教師資格。但這是否應該包括輔導教師?
在線學習服務師這個全新名稱的提出,或將把輔導老師確定為教師之外的獨立崗位。儲朝暉也認為,“如果這個新職業不能穩定下來,也沒辦法要求從業人員考取相關資質,至于能否針對在線學習服務師制定專門的從業資質標準,更需要一個過程。”
劉芳告訴記者,她希望在輔導老師崗位上一直做下去,并沒覺得自己要比作為主講教師的那些北美外教低一等,而只是角色不同。“我覺得應該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誰擅長什么就去做什么。”
“剛入職時,因為自己年輕,主講老師是自己的前輩,心里確實覺得自己不如主講老師。但現在,我覺得班主任老師與主講老師的價值不能直接對比,我現在很自信,因為很多孩子是因為喜歡班主任老師而留下來繼續學習。”杜炳霏說。
本期編輯 黎雨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