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的唐山,空氣中多少夾雜了些春天潮濕溫暖的味道。路北區國礦樓77歲的于連剛大媽再次摸索著新房的鑰匙,作為全市12萬危舊平房改造的首批動遷戶,政府為他們蓋的新房,今年6月就能交房入住了。28年了,她和兒女們終于要離開房頂極薄、隨時可能坍塌的各自樓。兩個孫子,一個讀高中一個讀初中,不用再交學費了,低保金也漲了,出門坐公交車不花錢了,全家都入了醫保。她說,“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字:‘變’。收入多了、住房舒適了、就醫便利了、城市漂亮了,連喘氣都舒暢了。”
■安居:危舊平房改造成為城建一號工程
2007年7月22日,正泰里惠民園小區舉行的安居樓奠基儀式,點燃了12.8萬戶百姓的安居夢想。唐山市區震后危舊平房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整個工程將按照1:1.5的置換比例,建設1600多萬平方米的安置住房,用三到四年的時間,全部完成市區震后危舊平房改造工程。
“我是2008年后一天拿到鑰匙的,還是趙勇書記親自送來的呢。”于大媽回想著,“因為沒錢,我是國礦樓怕拆遷搬家的人。可沒成想,政府出錢給咱蓋了新房,我家72平方米的老房子換了兩套共103平方米的新樓,加上舊房的評估補助,個人總共出了4000塊錢。”
國礦樓各自樓修建于28年前,因為地處采煤塌陷區,幾乎家家戶戶的房子都裂了縫。南邊的一排樓因塌陷過重,前幾年就成了危房,19戶人家只有租房居住。
各自樓、安置性住房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產物,為當時的人們遮蔽了風雨。30年過去了,雖已部分搬遷改造,但仍有536片、12.8萬戶百姓蝸居其中。
2007年3月30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趙勇等領導專程就市區震后危舊平房問題進行走訪調研。趙勇一行深入地處采煤波及地帶的南新道和南富莊平房區,走進一間間居民已經避險撤離的危房,實地查看房屋損壞情況,詳細了解居民們的生活狀況和實際困難,傾聽群眾細數件件煩心事。
于是,有了下面這樣一段對話。
市里的領導說:“我們看了以后,一是表示理解,第二是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歉意。”居民說:“不能這么說,你們的工作都挺忙的。”
市里來的領導說:“再忙,我們忙的一切都是為了老百姓,老百姓這么多困難,我們忙別的有什么意義呢?所以我們今年下決心,要把震后危舊平房改造作為城市建設的一號工程,把所有的危舊房屋徹底改造。”
9天后,市區震后危舊平房改造被列為了全市城市建設的“一號工程”。
3個月后,2007年7月22日,這個在日歷上原本普通的日子,卻點燃了12.8萬戶百姓的安居夢想。這一天,正泰里惠民園小區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市區震后危舊平房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整個工程預計總投資425億元,將按照1:1.5的置換比例,建設1600多萬平方米的安置住房,用三到四年的時間,全部完成市區震后危舊平房改造工程。
2007年,全市開工建設安置住房70萬平方米,2008年開工建設155萬平方米。2008年的后一天,隨著80萬平方米新小區陸續竣工,國各莊礦各自樓小區的164戶居民成為首批動遷居民。于連剛大媽從趙勇手中接過新房鑰匙時連聲說:“沒想到,這么快啊。”目前,河茵北里小區和正泰里惠民園小區已具雛形,這里將安置路南區和路北區的震后危舊平房居民。古冶、開平、豐潤、豐南等地的震后危舊平房改造工程也已全面展開。
2009年,剩余的191萬平方米安居住房全部開工,將提前一年完成安居任務。
■健康:從免費領取控油勺和限鹽勺開始
作為市委市政府2009年為群眾辦好的20件實事之首,"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動旨在從預防做起,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長全市人民的平均壽命。
2月19日,家住福樂園社區的60歲居民王秀清通過電視直播,聽到了“健康唐山、幸福人民”這個新提法。1個多小時的直播,她印象深的還是“為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人制定一個健康計劃,為每個人建立一個健康檔案,組織每人每年一次體檢。”
這句話同樣也印刻在唐山市衛生局副局長郝慶恩的腦海里,作為方案的起草人之一和“健康唐山、幸福人民”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郝慶恩說,“這句話是趙勇書記親自添上去的,此外,還有一句批示‘健康也是生產力’。”
2008年10月25日,唐山市委市政府責成市衛生局拿出一份“健康唐山、幸福人民”的方案,短短兩個月時間,9易其稿。作為市委、市政府2009年為群眾辦好的20件實事之首,“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動旨在從預防做起,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長全市人民的平均壽命。
按照行動方案,未來3年內,唐山將主要實施健康教育、健康服務、健康飲食、健康文體、健康環境五大工程;重點推進20個重點項目,包括深入開展健康教育進家庭、健康教育進校園、健康教育進醫院、健康教育進社區、媒體健康宣傳、禁煙控煙、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慢性病干預、職業相關疾病防治、心理干預、放心飲水、食品安全、平衡膳食促進、全民健身、文化活動、民間組織健康促進、碧水藍天、廁所改造、除害滅病等。
大會開過沒幾天,福樂園社區里來了健康輔導員,常見病、多發病怎么防治?怎樣合理膳食?怎樣保持心理健康?……“以前想吃啥就吃啥,也不知道吃啥才健康,現在有專家給咱做健康飲食指導,真好!”王秀清拍手稱快。她還領到了兩把特殊的餐具———“控油勺”和“控鹽勺”。
“今年3月底之前,全市729萬人,238萬個家庭都會免費領取到控油勺和控鹽勺。”郝慶恩介紹道,“控鹽勺每一平勺2克,每人每天的量為3勺,也就是6克。控油勺每勺8克,每人每天的食用量為25克”,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油鹽用量,這兩把使用方便的小工具,將改變不少人的生活。
同時,對全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高體重的四高人群篩查也旋即鋪開。“我們正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人群的選點篩查工作,三月中旬結束,再通過統計學分析,對全市四高人群作出初步的判斷。”
記者看到,“個人健康檔案”表格也在加緊擬定中。“到今年底,全市80%的人都將擁有自己的健康檔案。”郝慶恩底氣十足。
為729萬人口做好健康管家,工作非常的龐大和繁雜,絕非易事。“我們也在不斷摸索,比如推行農村衛生三級服務模式,城市二級服務模式、健康醫院模式等等。”郝慶恩還提到了一個有趣的方式“餐飲業飲食健康酒店模式”,這在全國也是首創。
于細微之處入手,“健康之城”3年可期。
■幸福:體現在唐山老百姓的笑臉上
不論是還民安居的一號工程,還是三年打造健康之城,都是唐山改善民生的一個側面,"把新唐山建成科學發展示范區,建成人民群眾的幸福之都",以解決群眾關心、直接、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使發展成果體現在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體現在老百姓的笑臉上,是唐山的決策者精心繪制的一張民生"路線圖"。
市委市政府圍繞推進安居、擴大就業、社保擴面、教育扶助、全民健康、文化繁榮、藍天碧水、政務創優、誠信平安創建、民主參與等推出了十大幸福工程,連續三年全民“獻計獻策”,廣開言路,累計有數十萬百姓參與到了城市的決策中來。每年承諾為群眾辦好20件實事,解決的大多是來自獻計獻策中呼聲高的問題。
安居才能樂業,一號工程之外,唐山市先后實施了舊小區集中供熱工程,解決了平房和部分樓房冬天沒有暖氣的問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基本消除“零就業”家庭。
社保是民生之依。唐山在全省率先進入“全民醫保時代”。農村新型養老保險試點范圍擴大到了7個縣(市)區,城鄉低保標準連年提高,市區低保標準每月285元,農村低保標準每年1300元,居全省之首。
教育是民生之基。唐山在全省率先實現公辦普通高中免費教育,12年義務教育全免費,同時,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
讓群眾看病不再難。唐山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100%。鄉鎮衛生院的改造步伐加快。
將幸福的天平傾向農村、農民。進城農民工與城里人一樣共享和諧陽光:農民工進城落戶無障礙、就業無障礙、農民工子女就讀無障礙、公共交通無障礙、就醫報銷無障礙。
2008年,唐山實現城鎮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1638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25元,分別增長15.1%和13.7%,高于全省水平。
2009年,唐山市財政預算再次“傾情”民生,唐山將投入60億元,辦好20件實事,實施持續改善民生攻堅行動。
“兩年多來,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住房更寬敞舒適了,出行更方便了,居住環境更美了,生活保障更健全了,看病就醫條件改善了,休閑娛樂有更多去處了,辦事更方便了,民主參與渠道更暢通了,社會風氣更好了。”對于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百姓有了更切身的體會和認同。
2008年12月25日晚,唐山再次星耀全國,以高票榮膺“2008中國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這是一座感恩奉獻的大愛城市,是一座鳳凰涅槃的生態之城。從地震廢墟到天藍、地綠、水清、城美,這里的人們有著太多的幸福理由。這是一座前景無限的濱海新城,正在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和人民群眾的幸福之都。”特邀嘉賓王志宣讀的頒獎詞這樣評價唐山。
來源: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