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是經濟發展的“攔路虎”。但唐山市經過去年開展的“效率年”活動,不僅審批事項由986項減少到292項,平均用時也降到10.23個工作日。
與省外先進城市大連、深圳、威海相比,唐山市行政許可項目之少僅居大連之后,審批平均用時之短僅居威海之后,成為全國同類城市中行政許可事項少、審批用時短的城市之一。
近日,記者來到唐山,對該市去年5月以來開展的“效率年”活動進行深入調查采訪。
揮刀砍向“審批難”:砍掉七成以上審批事項,大力推廣超時默許和并聯審批等制度,打造高效審批鏈條
審批事項多、環節多、周期長,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唐山市也面臨著破解優化發展環境的“硬門檻”。
對此,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趙勇有過一次親身經歷:一位央企董事長在迫不得已情況下,給他打電話反映,該企業想在唐山再注冊一家公司,但因一個市直部門對新公司的名字有異議,一兩個小時該辦完的事跑了兩個多月都沒辦成!
“連央企辦事都這么難,別人就更不用說了。干部作風不轉變、辦事效率不提高,再好的藍圖也無法實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08年5月,趙勇提出在唐山開展“效率年”活動,下大力對辦事效率低下問題進行治理,其矛頭首先指向“審批難”。
作為地級市,行政審批事項高達986項,比南京、長沙、廈門高很多。層層審批,延緩了審批步伐,讓很多機遇從手邊溜走。2007年,曾有5900多名投資商探路唐山,終落戶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審批突圍,首先從削減行政審批權入手。對照法律法規依據、程序,大刀闊斧地“砍”。經過反復清理,唐山市審批項目由去年初的986項減少到292項,其中行政許可審批事項190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102項,七成以上被砍掉。
但砍不是終目的,重要的是提高行政效率。2002年啟用的市行政服務中心,是該市對外服務的窗口。成立初衷本來是為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可在實際操作中,許多窗口卻成了“收發室”,收上來后再跑回單位辦理,憑空又多了一道手續。
針對這個問題,唐山市要求各部門將各業務處室的行政審批職能剝離歸并,成立審批處或審批首席代表,成建制進駐行政服務中心辦公。目前,除審批事項非常少的13個單位因辦公條件限制,沒有搬進來外,全市擁有審批權的其他35個單位,都已進入“中心”辦公。
“以前,局里的審批權分布在公路處、運管處、高管處等多個處室,現在把這些權力剝離出來,合并后成立行政審批服務處,真正實現一個窗口對外辦公。”唐山市交通局行政審批服務處副處長劉麗麗介紹,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實現了審批和監管的分離,更有利于事后的監管。
為確保每個環節都高效運轉,2008年6月,唐山市又推出超時默許制度,明確要求,所有事項辦結時間,原則上要比高法定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并且規定:行政機關窗口受理審批事項后,未在承諾時限內辦結的,或在延期承諾時限內仍未作出決定的,將被視為默許審批事項,直接加蓋本單位“行政審批專用章”。
2月20日上午,記者在行政審批中心看到,唐山市博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申辦的城市房屋拆遷許可,再有2天就將超時,并亮起了警示黃燈。據了解,當天早上,市行政服務中心監控人員王培禮已進行監督,工作人員當即作出反饋:該項目目前正處于聽證階段,隨后將抓緊辦理。到辦結時限前一天時,如果仍未辦好,王培禮還將再次提醒。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縮短審批時限,唐山市還推出了并聯審批,實行“一門受理、轉告相關、分頭審批、限時辦結、集中回復”。目前,該市工商企業注冊登記、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已列入并聯審批范圍。
這些舉措,讓群眾感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以前,跑審批頭疼了,一個環評手續辦下來得二三個月,現在只用二三天。”唐山市一家企業負責人說。
全力打通“中梗阻”:規范權力運行、約束權力延伸和體外循環,消除制度漏洞,堅決遏制“亂用權”
唐山市工商局是擁有眾多處罰權的單位之一。但是從去年開始,一些執法人員感到,手中的“權力”小了,用權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隨意了。
按照市里要求,該局把《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可以罰款的10種違法行為,進行細化量化。每一種違法行為被分為特別輕微、輕微、一般、嚴重、特別嚴重五種狀況,每一種狀況都有詳細違法描述和相應罰款規定。
“比方說,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按法律規定可以視情節罰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到底罰多少,彈性非常大。”唐山市糾風辦主任劉學軍解釋,“細化后,特別輕微和輕微違法行為都不罰款,一般違法罰一萬,嚴重違法罰一萬到五萬,特別嚴重的才罰五萬到二十萬。”
干部作風不好,既有干部自身思想道德因素,也有制度的漏洞。在“效率年”活動中,唐山市發現,群眾反映強烈的種種問題,不是上面不抓,而是中間沒有很好地執行,根本原因是缺乏更加細致有效的制度和舉措,規范權力運行、約束權力延伸和體外循環勢在必行。
長期以來,法律法規對違法行為的查處一般都規定了一定的處罰幅度,給執法人員留下自由裁量的空間。一些人借機濫用裁量權,收到好處少罰款,不給好處多罰款。
制度的漏洞,需從制度上去破解。2008年6月,唐山市進行了一項探索性的試驗,選擇交通局等10個處罰權較多的單位進行自由裁量權試點,對應用頻繁、裁量幅度較大的征收處罰項目逐一梳理登記,按照不同行為的事實、性質等因素,將自由裁量空間劃分為若干裁量階次,盡大努力降低執法隨意性。8月,10個試點單位216項行政處罰權向社會公布后,受到社會好評。
2008年8月25日,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后,唐山市政府下發建立罰款自由裁量階次制度的意見,在全市推開這一制度。各執法部門把法定自由裁量的罰款,按違法行為一般劃分為特別輕微、輕微、一般、嚴重、特別嚴重5個罰款階次,每個階次行為都列出具體的情形。目前,市本級3457項處罰權細化量化工作已基本完成。
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問題,該市提出了建立檢查公告、年度計劃、首長簽批、聯合執行、雙向備案等12項規定,并實行執法單位—企業—監察機關三位一體的入企檢查三聯單備案跟蹤制度,為33家單位建立了執法檔案。
“此舉提高了入企檢查門檻,有效規范了執法檢查行為。”劉學軍告訴記者,據200家效能監測點反映,去年以來各職能部門到企業檢查次數平均減少了近一半。
事實上,困擾企業健康發展的不僅是濫收費、檢查多,還有許多不易發覺的權力體外循環。唐山市在調查中發現,作為中介組織,本應為企業服務。可由于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的介入,一些中介組織實際上成為部門謀取小團體利益的“搖錢樹”,“協會”變成了“挾會”。
針對這種狀況,2008年下半年,唐山市下定決心斬斷政府部門與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的利益關系紐帶。他們制定了行業協會人員、經費、職能、名稱和辦公場所“五脫鉤”的工作標準,對全市經濟類協會進行清理整頓。
結果,9個行業協會被注銷登記;71個行業協會實現“五脫鉤”;164名現職國家工作人員,其中有56名副縣級以上干部,退出了協會兼職。“政府給我們松了綁!”許多企業家由衷地稱贊。
全面打造“服務型政府”:
推行項目審批代辦,政府幫企業跑腿,力促政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唐山市德龍房地產開發公司準備投資12億元,在鳳凰新城建一座五星級酒店。2月20日下午,總經理杜增福慕名來到市投資項目審批代辦服務中心,與有關人員簽訂了代辦手續。“剛開始,我們還不敢相信,哪有這樣的好事。”杜增福說,“我們自己跑,得跑十幾個部門,人又不熟。由他們代辦,省心,還快。”
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這條道路上,沒有好,只有更好。去年6月,杭州市推行了投資項目審批代辦制。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唐山市立即研究實施方案,以求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2009年1月1日,唐山市出臺投資項目審批代辦制實施意見。
按照實施意見,唐山市在市本級、各縣和各鄉鎮都建立代辦機構。市域范圍內、符合產業導向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均可委托代辦。代辦中心受理后,由代辦員向行政服務中心各審批窗口提交申請材料,免費承辦代辦項目。“盡管審批制度有一系列規定,但有些問題不是簡單地靠規定就能解決,比如對于超時默認,如果5天規定時間,1天辦完也行,5天辦完也行,而規定又不可能精確到細微處。”唐山市行政服務中心有關人員說,“這些代辦人員業務熟、關系廣,能解決由制度缺憾帶來的一些問題,也是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重要體現。”
審批代辦工作能否做好,關鍵在于有一支高素質的代辦隊伍。唐山市認真篩查了所有后備干部庫資源,終市本級選派了90名正縣、副縣級后備干部,每2至3人組成一個代辦組。他們還建立了投資項目審批辦理聯席會議制度,由相關審批部門負責人共同協調解決項目辦理中遇到的難題。如果聯席會議不能解決,行政服務中心將報請本級政府協調解決。
目前,唐山市為迫切的72個項目已交到代辦專員手中。“我們要求,所有代辦專員必須與原單位工作脫鉤,集中辦公。市委組織部實行跟蹤考察,結果作為選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不負責任的實行責任追究。”唐山市政府辦公廳政務指導處處長趙曉彤說。
開灤集團物流中心想增加一個生產型廢舊金屬回收項目,到有關單位咨詢后,被一個區域不能超過3家的規定擋了回來。再三溝通,依然無效。無奈之下,2月17日,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了市代辦中心。代辦人員積極與有關部門協調,終于對方答應想法整合小的廢舊金屬回收單位,力爭使這一項目盡快通過審批。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