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來,清河羊絨制品市場呈現出新的發展勢頭:鹿王公司品檢中心各個車間一片繁忙,工人正在對各加工戶送來的羊絨制品進行后的檢測和包裝;清河澳維公司新成立的羊絨制品縫合工廠設備已經全部到位,正在由專業工人進行后的安裝調試;市場產品研發中心于2月中旬開始試運營……“清河羊絨制成品領域專業化分工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很多企業開始專注于在某一領域做專做精!”清河羊絨制品市場管委會主任孫連嶺如是說。
■專業化分工南風北漸
隨著市場的細化和競爭的日趨激烈,目前在紡織行業尤其是毛針織行業,專業化分工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浙江省桐鄉市濮院鎮、嘉興市洪河鎮等毛衫生產重鎮,專業化分工率已經達到90%以上。在當地,很難找到一家“大而全”的綜合性工廠。
專業化分工盡管在南方產業集群區域蓬勃發展,但在北方地區,受產業基礎和市場規模的限制,專業化分工并不是很明顯。清河羊絨深加工產業起步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受傳統經營模式的影響,企業不管大小,在投資建設時,大都是從“織、縫到后整理、檢測”樣樣俱全,終影響了產品質量的提升和市場的拓展。
■專業化分工帶來經營模式變化
去年,清河羊絨制品市場建成后,當地縣委政府和市場的管理者認識到,市場要想繁榮,產業要想提升,就必須從這種“大而全、小而全”的發展模式中走出來,走專業化分工的路子。而要走專業化分工,就必須有龍頭企業的帶動。為此,經過大力度招商引資,國內羊絨巨頭———內蒙古鹿王集團褲類品質檢驗中心落戶市場。其“公司放單、業戶加工、品檢中心檢測驗收”的經營模式,讓清河眾多的企業嘗到了專業化分工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收益。
“產品全部交給清河本地的業戶加工,我們只負責終產品的檢查驗收,從而使我們有足夠的精力控制終端產品質量!”鹿王公司負責人談起這一經營模式帶來的便利與好處。
與此同時,中小業戶只需專注于生產就可以了,而不用付出原料成本和尋找產品的銷路,從而實現了鹿王公司和清河企業“雙贏”的良好合作局面。據了解,去年鹿王公司在全國銷售的10余萬條高檔羊絨褲全部在清河生產,為清河23家中小業戶帶來了1億多元的產值。目前全縣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以上的羊絨深加工企業達到280多家,并且還有數百家羊絨深加工中小業戶和家庭作坊,并涌現出了兆君、皮皮狗、宏業、東高、雅寶思蒂等眾多知名品牌。
■專業分工降低企業準入門檻
隨著專業化分工的細化,清河羊絨深加工產業的鏈條得到進一步細化和延伸。目前已經形成了從紡紗、織片、縫合、品檢、后整理、研發再到銷售等環環相扣的完善產業鏈條。借助這一鏈條,企業進入這一行業的門檻越來越低,一個企業,往往只需幾臺橫機,雇傭幾個工人就可以組織生產。去年僅在市場經營的商戶,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就由初的100家發展到200余家。還有新近推出的“清河一日游”,將旅游也加入到這一鏈條之中。
同時,借助專業化分工,清河羊絨制品的價格優勢、質量優勢開始進一步顯現,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強。繼鹿王公司品檢中心落戶清河后,日前又有中國知名企業———江蘇海瀾集團把該公司100萬件羊絨制品的生產訂單全部放在了清河。
目前,每天前來清河的外地消費者和零售商超過千人,羊絨制品在河北周邊地市和遼寧、山西、北京、天津、內蒙古、江蘇、浙江等地的市場份額持續增加。在去年,金融危機對中國紡織產業帶來重創的形勢下,清河羊絨深加工產業卻逆勢上揚,全縣共完成紡紗2950噸、織衫3500萬件、織布200萬米,各項指標較之上一年度增加了10%以上。
來源:燕趙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