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讀技校、當工人”是“沒有出息”的選擇,但如今,隨著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技工荒”和“高級藍領”扶搖直上的身價,人們對于“技校生”的偏見也已經悄然改變,“高級藍領”也不斷涌現。
讀技校,與成績無關
黎揚勇 廣東省輕工業高級技工學校畢業生
現任佛山華豐紙業有限公司總調度員
8年前,17歲的黎揚勇英語成績特別好,初一就學完了初三的英語課程。每次老師請病假,他就是老師的好助手,帶領同學讀書,學生詞。因為年紀小小的他,立志要當一名出色的翻譯。同學常常笑話他天生的一頭卷發就注定他是跟洋人打交道的料子。
意想不到的選擇
黎揚勇的父親在當地鎮政府工作,本想為他安排一條很好的路。但1994年,他卻毅然離開家鄉,既沒有走父親鋪的路,也沒有繼續他的翻譯路,卻考上廣州的技工學校,選讀了熱能加工專業。
當記者問,他考技校是否跟成績不理想有關時,李揚勇笑言:“我媽常說我如果像妹妹那樣喜歡讀書,說不定現在已考上清華啦。”據他說,那個時候考技校是很熱門的事,一個班70多人,就有三四十人考了技校。
初月工資只有94元
1997年7月,在老師的推薦下,黎揚勇來到佛山華豐紙業有限公司工作。剛進廠時,他只是一名控制發電機的普通員工。雖然工作很辛苦,而且簡單枯燥,但他感嘆總算可以“學以致用”。
剛走出校門的技校生工資大多微薄,黎揚勇也不例外。他剛畢業時,每個月的工資只有94塊。但他沒有氣餒。憑著自己的沖勁和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黎揚勇很快就得到了公司的重用。3年后,他從普通員工升為班長。接下來在不到兩年時間里,他又連跳三級,被公司提拔為總調度員。現在,他月薪已經超過4000元。
目標:年薪40萬元
對一般人來說,4000元一個月的工資,還買了一套不錯的房子,這樣的生活已經算是不錯的了。但黎揚勇并不滿足,他說,他的目標是成為年薪40萬的經理。
讀技校開始,黎揚勇就對他的職業生涯進行了規劃。進了公司后,他給自己制定每3年晉升一級的計劃。到現在,他的計劃基本如期實現。“牛耕田,馬食谷”,黎揚勇深知經理之路是漫長而艱辛的,所以現在的他還在不斷進修。他興奮地告訴記者,他正在上佛山黨校的函授課程。到今年7月份,他就可以拿到行政管理的大專文憑了!接下來,他還打算用3年時間拿到本科學位,并盤算著考計算機中級證書和英語四級。
技校生中成就的知名管理者
陳三才 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畢業生,現任廣州昭和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四輪減震器科科長兼QC小組活動委員會委員等職
初三那年,在父母親的安排下,陳三才進了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讀鉗工專業。
工作一年就被評優
1996年從學校畢業后,陳三才直接進入中日合資的廣州昭和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并擔任了加工線設備安裝、調試工作。通過虛心地向技術人員學習要領,又向日本技術專家請教相關的工作經驗,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陳三才很快地熟練地掌握了技術要領,并在1997年,在公司的技術攻關課題中做出了貢獻。其成果不僅在日本舉行的“第14屆世界昭和QC發布大會”上發表,還被評為“優秀員工”。
2003年3月,名聲遠揚的陳三才被調到了工場技術班擔任班長,負責工場的全面技術難題,并在1個月內改善了5個設備問題,一年直接節約了成本72萬元。他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讓全公司刮目相看。
從“師傅”到管理者
同年,陳三才又被調到二輪科、設備管理科、四輪科當科長,去攻克別人解決不了的難題。他所帶領的科室,也被日本本部評價為“在駐海外14個國家近30個企業中管理好的一個科室”,同時多次得到本部肯定。公司里到處流傳著“哪個部門有管理問題,陳三才就到那個部門去”的佳話。
早在1998年下半年開始擔任制造二科加工班長的時候,陳三才就深刻地體驗到了當好班長的困難:既要“管人”,還得“管事”。所以,他感覺到,自己必須提高自己的管理知識和能力了。2003年,他參加了“廣東省團干部基礎級崗位”培訓和日本本部的培訓。從去年開始,他在華南師范大學攻讀行政管理專業。平時,他關心下屬,經常親自對他們進行技巧培訓,為公司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回顧近9年的工作經歷,陳三才謙虛地說:“我從一名專職設備維修、改造工人到運用專業所長展開工作的綜合性管理人員,我并不認為自己有什么天賦才能,而是我善于總結工作經驗,以及肯學習、肯鉆研、肯工作。”
技校生也可以當老板
潘澤光 廣東省電子商務高級學校家電維修專業畢業生,現為
深圳寶家榮制冷設備公司老板
大部分技校生都來自農村家庭,潘澤光是其中之一。出身在肇慶農村的潘澤光,父母在當地靠做小生意為生,家里還有好幾個姐姐,家境非常一般。他告訴記者,11年前,他們班除了2個人選擇讀高中,其余50多人基本都考到了大城市讀技校或者中專。
考上技校長了見識
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潘澤光選擇技校的另一原因就是成績不太好,同時有著很多男孩子的共同點:理科好,文科差。所以,老師建議他報技校。因為對物理、數學比較感興趣,他選擇了家電維修專業。
1994年,潘澤光懷著對大城市無限憧憬,來到了廣東省電子商務高級學校。廣州的繁華和熱鬧,讓他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聞。回顧讀技校的經歷,潘澤光感慨道,“環境對人所起的影響真大。如果我還留在肇慶的小村落的話,肯定沒有今天的見識。”
白手起家當老板
1996年,在技校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潘澤光畢業了。潘澤光沒有留在廣州,而是選擇了單槍匹馬地到深圳闖蕩。現在,潘澤光已經是一家制冷設備公司的老板,令很多人艷羨。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風光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
他說,剛到深圳,人生路不熟,學歷又低,沒什么人看得起。再加上自己不喜歡受約束,在找工作上碰了不少壁。但憑著他在技校所學的技術,他買了兩套安轉維修空調的工具,掛個小招牌,挨家挨戶給人家修理空調。因為他性格開朗,手工又好,很快得到了客戶的信賴,后面業務也越做越多。到1999年,潘澤光雇用了幾個員工,還買了一輛大貨車。同年,一個酒樓把他們的空調更新交給了他們,價值40多萬元。他說,這是他接到了第一筆大生意。隨著業務的不斷擴擴展,2002年,潘澤光租了一個單位,建立起自己的公司,注冊資本是100萬,現有員工60多人。現在的他,房子、車子都有了,還把父母接到了深圳安度晚年。
說到公司蒸蒸日上的原因,潘澤光認為他有三件法寶:技術專業、客戶信任、自我超越。他對員工的技術要求很嚴格,經常親自對員工進行培訓。他認為,很多客戶回頭找他們公司,是因為客戶覺得他們比別人做得更好。而對于當初選擇讀技校,他認為是正確的抉擇。
為了證明,所以要成功
何冠峰 廣州市輕工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現任三菱重工東方燃氣能機廣州有限公司生產工
何冠峰現在還談不上成功,但他認為自己一定能成功,除了他是一個有技能的大專生,還因為他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和努力!
違抗母命報讀技校
何冠峰是廣州本土人。和所有大城市里的父母一樣,何冠峰的父母也希望他將來能讀大學。初三填報中考志愿時,他母親希望他考高中。但何冠峰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自己成績不好,硬上高中很難考上大學”。相比之下,他覺得技校更適合自己。所以,他堅持報考技校。
為了證明給母親看他的選擇是正確的,2001年,何冠峰考入廣州市輕工職業技術學校讀機電專業后,一直努力學習,掌握各種技能。并在三年后順利考上了本校的大專班。
被公司派到日本接受培訓
去年大專剛畢業,何冠峰就從面試的110個人中脫穎而出,進入三菱重工東方燃氣能機廣州分公司,成為后被錄取的6個人之一。何冠峰認為他能被錄取,多虧讀了技校,比那些大專生多了點實操技能。進入公司后,在正式入職前,他有幸獲得了出國培訓的機會。先是在廣州進行了3個月日語培訓,然后到日本進行了3個半月的技能培訓。
腳踏實地才能有所作為
畢業不到一年的何冠峰,現在只是公司里的生產工,月收入僅1000元左右。但他并不介意。“初出茅廬,待遇不是重要的,有發展前途就行。”何冠峰說,技工一般都是從底層做起,雖然工作辛苦,但“這是難得的實踐經驗,也是將來升值的資本。”何冠峰認為,腳踏實地才能有所作為,今后他將準備“在這里扎根,直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