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預計2009年非師范類畢業生將達5.7萬名,各類畢業生將達6萬多名創歷史新高。各類人才需求總量為3.3萬人,與2008年的3.2萬人相比基本持平。其中,高層次人才和實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上升。需求量居前10位的專業是:營銷類、管理類、土建類、計算機類、財經類、機械類、冶金類、自動化類、醫藥類、化工類。
■工科類和技能型畢業生成為“香餑餑”
2009年唐山市各類人才需求總量為3.3萬人,與2008年的3.2萬人相比基本持平。
作為工業化城市,唐山對鋼鐵冶金、自動化、機械制造、港口工程、商貿物流等工科類畢業生需求一直比較旺盛,且一般都要求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所需的3.3萬名人才中,按需求行業分,精品鋼材產業4100人,占13%;裝備制造產業3900人,占12%;化工產業1000人,占3%;現代農業產業437人,占1%;現代服務業6200人,占19%;高新技術產業1980人,占6%;環保產業1400人,占4%;教育衛生5940人,占18%;其他產業8000余人,占24%。
據了解,2009年,隨著擴大內需政策的調整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推進,工科類和技能型高校畢業生就業空間會更加廣闊。而師范、哲學、物理、歷史、法律、教育學、社會學、醫學等文理科專業畢業生,由于社會需求趨于飽和,就業壓力相對較大。
對于形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就唐山市而言,是工科類高校較少,且工科專業設置不足。唐山軌道客車有限公司生產的“和諧號”動車組已在京津城際鐵路上運行,目前我國的4所交通大學,甚至沒有一本有關350公里動車組生產的教材。曹妃甸建設生態城急需風能、太陽能、真空垃圾處理等專業人才,但國內院校卻沒有此類專業設置。
同時,唐山市對實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加大。2009年全市實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達到1萬人,較上年同比增長了19.3%。特別是重點建設項目,需要大量的具有實踐工作經驗的機電、數控、焊工、鉚工等實用技能型人才。
■專科生“高不成低不就”就業難
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反映動手操作技能不強、獨立開展工作能力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致使出現很多單位非本科以上畢業生不用的現象。專科層次畢業生相對過剩,問題不在于專科生不為社會所需,而是院校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育模式,與社會實際需要相脫節。而且專科層次畢業生對自身的就業期望值定位不準,往往熱衷于進機關事業單位做辦公室工作。
從目前市場需求情況看,專科層次畢業生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層面,而此類畢業生所占比例卻高達70%,這就使其就業形勢比較嚴峻。
相對而言,唐山對于高層次人才需求激增。2009年,我市研究生人才需求近千名,較上年明顯增多,同比增長37%。教育、衛生、科研單位仍然是高層次人才需求主體,各類企業對碩士、博士研究生需求有一定幅度上升。唐山重點項目成大需求單位
目前,以曹妃甸為龍頭的全市重點建設項目,已對畢業生產生了強大的吸聚力。據唐山市人才市場負責同志介紹,2008年,為曹妃甸新工業區管委會、首鋼京唐鋼鐵、恒通薄板、津西鋼鐵等重點建設項目引進注入了5684名緊缺專業本科生2591名專業技術和實用技能性人才。其中僅為唐山軌道客車有限公司、唐山民用機場等兩家單位就招聘引進緊缺專業本科生1347名。
2009年,重點建設項目必然會為唐山市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
■畢業生檔案將長期免費管理
目前,唐山將采取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平臺、建立見習制度、為畢業生清崗騰編解決就業崗位等多項措施,幫助大學生就業。
2009年,凡在非公有制單位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其他檔案管理由去年的免費保管兩年,將實行長期免費。為各類畢業生解決身份、工齡、職稱、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戶口管理、黨團關系等方面的問題,使他們無后顧之憂地投身工作,為社會貢獻才智。
為幫助回到唐山、尚未就業的畢業生提升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唐山市人事部門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在重點企、事業單位中建立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力度。根據見習單位實際需求和畢業生專業特長,設置一定數量的見習崗位,吸納未就業畢業生參加見習,作為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的必要緩沖。畢業生見習期一般不超過1年,見習期間由見習單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補助。見習期滿由用人單位擇優錄用。
唐山還將實施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轉崗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制定實施方案,依托人才市場的培訓資源,大力開展畢業生崗前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幫助長線專業畢業生適應市場和崗位要求,盡快轉換角色,提高就業能力。
■選大學生村官今年一村一個
據介紹,2009年唐山市將繼續組織開展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鄉鎮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支教、支農、支醫、扶貧”的“三支一扶”志愿者活動,增加志愿者深入基層的比例,覆蓋全市各縣區。
唐山市將重點抓好“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務期間的生活補貼、交通補貼、戶檔遷轉、權益保障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和服務期滿就業的配套政策的落實,以及管理和后續服務工作。據悉,組織、人事部門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學生村官選聘力度,在2008年選聘1317名畢業生的基礎上,力爭實現“每村一名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