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調查顯示,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薪酬成逐漸下降態勢。在對2005-2007年的畢業生薪酬進行調查后指出,2007年全國應屆畢業生的稅前現金收入的市場平均水平為24852元,相比2006年同比下降了7.1%。由此看來,畢業生薪酬的總體走勢不甚樂觀。
然而,據了解,除去大的經濟背景因素,大多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處于被動,不敢問及薪資“雷區”,放棄了在薪資要求上的自主權。有關專家表示,這種現象只是“就業難”產生的心理暗示,如果能利用專業指導將自身資源極好地整合,運用好談薪技巧,就可以有機會贏在“起跑線”上,減少經濟環境對自身發展的影響。
將“薪”比“薪”反促低薪
綜合公布的調查數據分析預期,2008年大學生就業薪酬也將繼續面臨嚴峻考驗。上海某高校畢業生唐敏,就是今年“薪酬漩渦”被困大軍中的一員。和其他學生一樣,在求職之初,唐敏就薪酬問題咨詢了身邊很多朋友,想通過將“薪”比“薪”給自己定一個合理價位,可沒想到朋友們的不一說法,使她更加滿腹疑惑,甚至對薪酬的期望也越來越沒信心。這種盲目想隨大流而又隨不成的情況,在現今高校畢業生中比比皆是。
而另一位同學張曉的情況就與唐敏截然相反——他在校期間先后兩次參加了公益活動“贏在校園”,通過這個活動,他有機會得以與名企親密接觸,熟悉了市場運作流程并獲取了大量實踐經驗;在活動現場,他還得到了職業專家的指導,解決了在談薪技巧方面碰到的諸多棘手問題。根據專家的建議,他強化了相關實踐經歷,深入了解了所面試的企業,終得到企業的高度認可。
找工作怎能隨“薪”所欲
據近期公布的佳雇主調查報告顯示,將薪酬期望值界定在1000-3000元之間的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而另一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長三角地區職場新人的薪酬實際平均值約為3530元,畢業生的薪酬期望普遍低于市場,對就業形勢明顯信心不足。
這種非理性的心理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薪酬指導。專家建議,就業薪酬期望值一定要在參考自身價值和市場行情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量體裁衣”。畢業生可以通過職業指導頻道的薪酬福利專欄,對職場薪酬現狀和熱點問題隨時掌握;而薪酬查詢細分了部門、職位、學歷、工作經驗和地區,薪水“曬一曬”更明了,充分了解到全國同行的收入水平,并獲取權威的薪酬報告,以此確立起正確的薪資定位。
此外,有關就業指導專家還指出,高校畢業生要提升薪酬,除了積累經驗和運用技巧,還可利用自身優勢,比如擅長多種外語、持有駕照等,同時,要有目的性地參加活動和實習,充分利用有針對性的專業指導和建議,不能盲目降低對自身的評估,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實踐經驗“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