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地點:承德市灤平
■調查事件:今年春季開學,燕山深處的灤平縣免除了高中階段學生全部政策性收費,這在全省是首開先 河的惠民新舉。其實早在2005年暑期,灤平縣就在全省推行統一政策之前,率先將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雜費和書本費全部轉為“政府埋單”,個人不用再掏一分錢,在全省首開先河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免費教育。為什么“破天荒”的偏偏是灤平?兩個“首開先河”透視著當地政府怎樣的執政理念?
■“上學不用發愁啦”
“開學那天,聽老師說不用交費了,我和我們班的同學都很激動,大伙在下面直鼓掌。”身穿藍色校服的女孩楊超,是灤平縣第一中學高二(19)班的學生。和記者說起“上學免費”的事,她的眼圈有些濕潤。
楊超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但家庭的經濟狀況常常讓她本該燦爛如花的臉上掛滿愁云。楊超的母親因脊椎病常年在家休養,父親每個月賺來的一點辛苦錢,除了供她上學還要給母親買藥,“要想治好我媽媽的病醫生說得做手術,但10多萬元的手術費愁得我爸爸的頭發都白了。這學期學校免去了近800元的各種費用,對于母親的手術費來說,800元雖不多卻積蓄了一點希望!睏畛f。
“全校約有4300多名學生,其中30%為貧困生,以前我們雖然也對貧困學生進行照顧,但還不能惠及所有貧困生,F在好了,只要有本縣戶口都可以享受到免費政策!睘雌揭恢行iL郝玉雙告訴記者,按照縣里的規定,本次免除的收費項目,每生每年可免交1550元左右。
“自2008年春季始,灤平縣對具有本縣正式戶口的所有高中階段在校學生,免除全部政策性的收費(包括學費、住宿費、取暖費和教材費),轉由縣財政統一支付。”這條新規,文字出處是灤平縣委、縣政府以灤發[2008]1號文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決定》。記者注意到,這項決定是在2008年1月10日灤平縣第十三屆黨代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通過的。
據了解,該縣自2005年暑期開學后,在全省率先免除了九年義務教育“一費制”收費,比全省統一“時間表”早兩年,在2007年又免除了全縣中小學生住宿費。2008年伊始,縣財政又安排資金1687萬元,用以免除灤平一中、職教中心和匯英中學三所高中階段學校學生(本縣戶籍)學費、住宿費、取暖費和教材費。這一系列“政府埋單”的教育政策都是在全省首家出臺,甚至比國家的規定期限都“大大提前”了。
“這種飛越式實現教育免費,在灤平可不是一時沖動!睘雌娇h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邱忠認為,所有這些都緣于上上下下的一個共識: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貧窮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文化素質的落后。
4月3日中午,灤平鎮西瓜園村。記者見到16歲的李俊誠時,他剛從山上背著一大捆荊條回來,原來這個縣職教中心的新生放學后幫家里去拾柴了。李俊誠家經濟十分困窘,父親李海小學沒畢業就務農了,“農閑時打工,干一天能掙40元就不錯了”。一天學沒有上過的母親劉翠征來自云南老山,她是因為貧窮遠嫁到了灤平,又因為貧窮已17年沒有回過娘家。
雖然家境貧窮,但李俊誠的父母沒有放棄供孩子上學,因為他們都吃了沒文化的虧。年初開學,他們從鄉鄰處借來1500元錢交給兒子,說,“好好念書學本領,我們砸鍋賣鐵也要讓你上學。”讓他們意外而又驚喜的是,幾天后,兒子竟然把錢如數帶了回來,“不用交費啦,老師說由財政劃撥了!北M管李俊誠的父母不知道“財政劃撥”的具體所指,但免費上學的消息還是讓他們喜極而泣,“這下子可不用為孩子上學發愁啦!”
面對記者的采訪,李俊誠顯得有些靦腆,卻未能掩飾住他對未來的憧憬,“我學的是電焊專業,畢業后就能幫家里掙錢了。”
■“零輟學”現象不再遙遠
灤平鎮西瓜園村有1000多口人,是個文明村。村支書李會告訴記者,僅近兩年,村里考上的大學生就有十六七個。
“現在村里有個土政策,不管哪家孩子,只要考上一本或二本,村里就對這家發放500元獎學金。如今農村也都面臨著現代化,好多農藥的說明書都是‘字母的’(指英文),沒文化根本不行!崩顣f,獎學金的錢雖不多,但對每個家庭來說是個“促進”。
在西瓜園村采訪時,記者發現,供孩子上學在村里有著“攀比”之風。這里的村民都很重視教育,有的農戶盡管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從孩子三四歲開始,就把孩子送到了辦學條件相對較好的城里幼兒園。村民們管這叫“智力投資”,他們每個人似乎都能說出類似于“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兒。
有村民舉例說,同是搞蔬菜養殖,沒文化的只能到三里五屯的農村大集上去賣,而有文化的可以拿到互聯網上找經銷商聯盟銷售,
“村里誰家出了個大學生,你看著吧,用不了幾年這家的經濟狀況準能改觀!贝逯顣f,盡管供孩子上學負擔很重,但這都是暫時的。孩子學成之后,哪怕他在外地就業,也能給家里帶來變化!坝袝r一條科技信息或一個投資項目,就可以帶富全村!
今年實行高中教育全免費后,西瓜園村一些家長突然有了“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的輕松。那些曾因貧困徘徊在輟學邊緣的學生從此也安心了。
“過去從小學到高中階段輟學現象基本是不可避免的,近幾年老師們驚喜地發現,輟學率明顯降低,還有一些學生從社會又重返校園。今年新的免費政策一出,估計‘零輟學’現象指日可待了。”灤平縣教育體育局局長湯振興說,上學免費政策不僅卸下了家長心中的“石頭”,也讓學?梢园迅嗟木Ψ旁诮虒W上。
記者采訪那天,灤平縣第一中學的校長郝玉雙剛剛給高三年級的80多名教師開完會,主題就是備戰高考動員會。
“過去因照顧貧困生每年減免的費用,至少存在30萬元左右的政策性收費‘窟窿’。除了這些,入學時還有不少人來求情找關系,要求減免學費,每年招生時我的手機都不敢開,F在好了,所有的經費都由財政直接按人頭劃撥,各學校之間比拼的就是教學質量了!焙掠耠p說,辦學經費的缺乏,容易造成師資流失或不安心于本職工作。眼下老師沒有了后顧之憂,可以放開手腳干了。
匯英中學是灤平的一所私立高中。過去每年招生都面臨一個難題:由于傳統觀念問題,同樣的錄取分數、同樣的費用,學生和家長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公立學校。為了贏得考生,私立學校不得不壓低費用,并且還要四處奔波散發招生廣告以招攬生源!艾F在新政策出臺,我們的老師們再也不用‘求爺爺告奶奶’地拉生源了,可以一門心思撲在教學上!痹撔PiL劉占江興奮地說。
在灤平先享受到新政策實惠的,應該是該縣職教中心,因為它是灤平縣一所春季招生的學校。該校主管招生就業的副校長楊大順告訴記者,“今年春季本計劃招生600人,眼下已招到了900人,而且還有好多人想進來呢!泵鎸π戮置,該校扭轉了工作重心,從先前的跑生源轉到眼下的抓教學、抓就業。
“我們現在有11個專業,馬上又準備再增加兩個專業!敝钢湓诳h城南側山頭上正在大興土木的新校址,灤平縣職教中心校長馬清智告訴記者,整個工程都是財政投資,估計至少得過億,竣工后是一個漂亮的花園式學校。
■不建廣場辦教育
“過去的校舍很寒酸,巴掌大的地方全是破破爛爛的舊房!痹隈R清智這個老灤平人眼里,灤平面貌的改觀,是這幾年間的事情。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灤平這個僅有30多萬人口的小縣,整座縣城被山巒擠壓成狹長的帶狀,東西方向僅有兩條街!盀雌降某雒,一是借助于金山嶺長城的開放,另一個就是率先提出了教育免費的口號!睘雌娇h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吳愛國說,這幾年他接待過的媒體無數,好多都是沖著當地的驚人之舉———“教育免費”來的。
“好多記者都問過我同一個問題,免費教育為什么偏偏是灤平走在了前頭,而且是走在了好多富縣的前頭?”灤平縣財政局副局長李秀平給記者打了個比方。他說,一個縣域的發展就像一個家庭過日子,錢怎么花,花到哪個地方永遠是一個問題。“現在想來,教育投資我們是把錢用在了縣域發展的刀刃上!
記者調查得知,在幾年前,灤平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區窮縣,有著88.5%的農村人口的傳統農業縣, 沒有支柱性產業,財政收入入不敷出,公職人員的工資發放都非常困難。直到2003年時,灤平的財政收入不過8000萬元,這在當時“吃飯財政”都算不上。
“連吃飯都成問題,在教育上面就更難有大的作為了!睘雌揭恢行iL郝玉雙曾在政府辦工作過,他說,那時候有些偏遠的鄉鎮學校桌椅板凳都是學生自備的,老師往講臺上一站,臺下一片參差不齊。至于學校的日常經費,小到書本資料費,大到校舍維修,全得家長自掏腰包,往學生頭上想辦法。那時,時有發生的“亂收費”現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灤平采訪期間,記者接觸到好幾所學校的負責人,他們都很欣慰地表示,如今再也不用為經費撓頭了。
灤平財政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到2005年,不過3年時間,該縣財政收入翻兩番,達到了4.3億。去年,灤平縣財政收入達到9.58億元,綜合經濟實力躍入全省50強!皯撜f這種蛙跳式增長,得益于縣域東北部鐵礦資源的開采。”當地一位政府官員坦言。
“財政有錢了,怎么花,花到哪個地方?”灤平縣財政局副局長李秀平回憶說,當時縣里“四大班子”憋在會議室里討論了好幾輪。主要領導的想法是,應當讓財政增收的好處盡可能地讓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實惠,而投入教育,應當是佳的選擇。但在當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著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財政剛剛好轉,用錢的地方很多,應當先考慮解決辦公經費或城市建設的歷史欠賬上。
終,還是投資教育占了上風。理由是,投資教育能使全縣3萬多名中小學生受益,而在這背后是近3萬個普通家庭享受到政策陽光。其間,大家還達成了一個頗有高度的共識,那就是: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尤其是對于一個靠資源發展起來的地方。
在灤平縣城繁華地帶有片開闊的街心區,聽當地知情人講,早在2003年這里就已被規劃為投資2000萬元的中心噴泉廣場,但直到今天也沒有動工!翱h里不是拿不出這2000萬元,而是一直覺得有更重要的地方需要錢!崩钚闫秸f,以當下鐵粉市場行情估算,今年灤平的財政收入預計能突破11億元。
“現在來看,灤平實行義教育免費的決策是相當有遠見的!睘雌娇h教育體育局局長湯振興接受記者采訪時,不斷提到灤平主政者的魄力和膽識。他說,早在2005年的上半年,提出這一主張是大膽而超前的。在當時,教育改革還一直在爭論不休。直到半年多以后,溫家寶總理才提出將在2007年徹底實現全國農村的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前景才逐漸明朗。
能夠證明灤平決策者勇氣的還有縣委、政府大樓的選址。這座建在縣城邊緣的半山腰荒地上的政府大樓在其他地方極為罕見。
■一個資源縣的憂患意識
教育免費“破天荒”式地推行,使得灤平的輟學率大為下降,有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為3.6%,2006年為1.4%,2007年為0.7%。據稱,該縣西溝鄉交通閉塞,貧困落后,然而已連續三年實現了“零輟學”,而這在以前是很難想像的。
除了‘零輟學’,自2006年以來,灤平縣教育收費還出現了“零投訴”,老師的工資也出現了“零拖欠”現象。當地一位教育人士將此歸結為,實施教育免費的“副產品”———有效地遏制了教育“亂收費”和一些腐敗現象。
采訪中,灤平教育界的有關人士也坦承,實行教育免費在實踐中也有一些現實問題,比如師資力量。盡管有的學校按編制已經超編,但師資力量仍然不足!盀雌降拿赓M義務教育只是比別的地方先行一步,但教育基礎還相當薄弱。”該縣教育體育局一位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眼下他們將重點提高教師素質,并且對教育資源布局進行合理配置。
“每年上千萬元的財政投入,對許多財力充裕的縣來說不足為奇,而對于灤平這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能‘勒緊褲帶辦教育’卻意義深遠。”一位承德市地方官員評價說,灤平模式從側面體現了一個資源縣的憂患意識,他甚至用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個警世名言。
“實行免費教育,這種做法在客觀上能起到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對增加農村孩子的入學率,擴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機會,其意義更為重大,這必然會增加一個地域的可持續性發展的底氣。”由承德市委辦公室牽頭撰寫的調研報告《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探索灤平“民生財政”的調查與思考》,給灤平模式畫了一個“路線圖”:經濟發展-財力增強-執政為民-改善民生。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貧困縣的主政者在“財政好轉”后,仍有著清楚的認識。2007年11月28日,由灤平縣委書記主持召開的“縣四大班子務虛會”上,高中階段免費教育作為關注民生問題之一正式拿到了桌面上。
記者了解到,飽受貧困制約的灤平早就有著“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認識。多年來,灤平縣堅持多渠道爭取資金扶持教育:利用“希望工程”、“春蕾工程”的實施發掘新關系,延長救助鏈;在全縣倡導捐資助困,實行“X+1”救助……
教育的投入是有滯后效應的,而灤平選擇了教育優先發展原則。
明眼人不難看出,靠資源富裕起來的灤平無疑選擇的是一條放眼長遠、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從而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的路子。
灤平縣大旗鎮的小伙子劉志奇是今年才從該縣職教中心畢業,一度因家里窮而想輟學。如今他已成了承德某大企業的一個技術能手,每月工資1500多元。如果說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那么可不可以說教育可以改變一個地域的發展?
采訪期間,記者不止一次聽到當地一個老典型的故事,他就是“承德第一別墅村”周臺子村的村支書范振喜。范振喜小時候家里很窮,讀到高中時因家里沒錢,他放棄了考大學而應征入伍。復員回到家鄉后,25歲的范振喜很快當上了村支書,當時的周臺子在灤平是個有名的落后村。適逢改革開放初期,范振喜覺得要想讓村變個樣,首先得給自己頭腦“充電”,索性他參加了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學習。很快,周臺子村從落后村變成了先進村。范振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村里兒童享受免費教育。
“從今年開始,村里上學的孩子課間可以免費喝一袋牛奶,考上大學有獎金。”在電話里,范振喜樂呵呵地跟記者說。
■相關鏈接
●政策內容與背景:從2005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并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意味著我國貧困地區592個縣約1400萬農村貧困家庭的中小學生可以享受國家提供的全免費教育。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完成義務教育。“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全面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在過去義務教育免除學費的基礎上,農村學生的書本費、雜費等費用也將全部由國家負擔。2005年11月28日,溫家寶總理表態,“從明年開始,我國將用兩年時間在農村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所有的學雜費!
●政策效果:2005年11月11日,教育部在《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中披露了義務教育免費時間表—————2007年,將在農村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中實現“兩免一補”政策;2010年,力爭在農村地區全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2015年,在全國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截至2005年11月,“兩免一補”政策已經惠及3600萬農村學生。
●輿情反應:教育屬于公共產品,它能夠帶動全社會的協調發展。教育也是農村擺脫貧窮、提升農業產業效率根本的手段之一。我國政府明確提出在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充分表明政府對解決“三農”問題既有高屋建瓴的戰略,又有穩步推進的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