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民族大學大二學生小翁想找份暑期兼職掙些學費,沒想到一連串失敗的經歷,讓她感到求職路上處處是“陷阱”。
剛上班就被炒?
6月底,小翁在路邊的廣告單上看到某軟件學院招聘300名話務員。“包一頓中餐,包住宿,日薪30元,每天工作6小時。”對方提供的待遇很是令小翁心動。經過面試,該學院通知小翁7月4日上班,任務是給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及家長打電話推薦該校。
7月4日,小翁如約上班,不料正趕上原來被錄用的大學生被辭退。一名女大學生悄悄告訴小翁,自己才工作四天,就莫名其妙地被辭退了,遭遇類似情況的還有一百多名大學生。大家找主管理論,得到的解釋竟是“人手已夠”。“因為提供住宿,我專門花了200多元買生活用品,可結算來的工資只有100多元。”該女生沮喪地說。“人手已夠為何還招人,莫非是個陷阱?”小翁心里打起鼓來,終放棄了這份兼職。
80元服務費只換得面試機會?
不久,小翁在某兼職網站上看到一則廣告。按廣告上的地址,她在男友的陪伴下來到街道口新世界百貨六樓××室面試。這家公司的工作人員一邊否認自己是中介,一邊卻要小翁交80元服務費辦會員卡,承諾在暑期兩個月內為她不斷提供面試機會。“不能保證一定應聘得上。”工作人員稱。“還沒有掙到錢就要交錢,太不可靠。”小翁和男友商量后迅速離開。 簽合同得交200元錢?
剛走出新世界百貨大樓,小翁和男友就接到一張傳單,上面一家咨詢公司招聘的廣告吸引了他倆。
來到這家位于鵬程國際大廈內的公司,工作人員要求交30元錢報名費填表,還強調不會收取任何押金,并聲稱報名之后會有主管會見,如果符合要求就可以直接簽勞動合同。小翁見交錢不多,還簽勞動合同,看來也還規范,便掏出30元錢填了表,之后進入一間辦公室和主管見面。主管提出:“合同費用是200元。”小翁愣住了,主管解釋:“這是為了保證你不會中途離開。”
小翁和男友決定放棄應聘,并要求退還30元報名費,卻被告知“錢不能退”。當兩人憤憤離開時,仍有不少大學生前來應聘。
勞動部門:找兼職要擦亮眼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暑假期間,不少大學生在網上求職或通過傳單、戶外廣告等途徑尋找兼職機會,事后才發現,原來應聘的是中介公司發布的職位。“魚”上鉤后,中介便收取大學生30元至100元不等的“服務費”、“手續費”,然后提供各種面試機會。面試后,學生得到的答復常常是“回去等通知吧”,此后便杳無音信。如此三番五次,不少大學生失去了信心,就此不了了之。
武漢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失業保險就業處處長齊保林提醒大學生:由于大學生的特殊身份,暑期打工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勞務關系,不是勞動關系,并不受《勞動法》保護。因此,大學生在和中介打交道時,切記三點:首先,仔細查看對方有沒有中介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如果有“兩證”,一旦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以向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挽回損失。其次,如果介紹工作不成功,中介機構不應該收取服務費或中介費。如果找工作不成功,中介又拒絕退費,大學生可向勞動監察或各級勞動主管部門舉報。第三,遇到打著“定崗費”、“跟蹤服務費”等名目收取費用的用人單位,切莫應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