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在投了若干簡歷、參加了若干次招聘會之后,她實在是感覺到累了。
一年的時間,她竟然沒有獲得過一次面試的機會。是自己不夠優秀嗎?不是,她自信自己對很多崗位還是勝任的。是命運不公嗎?也不是,她看到無數與自己經歷相似的畢業生,都還在不停地找工作。
如今,面對這樣一個經濟低迷的時期,女孩有些迷惑了。究竟是這樣不停地一直找下去,還是放棄找工作而去尋找一份不需自己奔波和勞碌的愛情?
女孩25歲,是朋友眼中“頑固”的保守派。大一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成雙成對了。也有男孩追她,可她無論對方是誰,一律回絕。她不想過早地涉足愛情,因為她知道自己還不夠穩定,而她戀愛的目的不是“練愛”,也不是用以擺脫寂寞,而是實實在在地為了結婚。
對于正讀大學的他們,未來還是一個未知數。人都如此不穩定,愛情怎么可能穩定呢?她這樣想,也便時刻警示自己,一定要等自己相對穩定后再談愛情。而這種相對的穩定,只能等到畢業后工作落實之后。
這個理由,這個信念,讓她成為了“冷血動物”。她一直“頑固”地堅守到畢業,也未給自己一個“愛情”的機會。畢業之后,耍單的女孩更少了,甚至有的都開始談婚論嫁?梢驗闆]有工作的不穩定,她還是不敢接受任何男孩。
在女孩心里,只有工作穩定了才可以談愛情。因為那時才知道什么樣的是門當戶對,才知道什么樣的是“高攀”和“低就”。女孩不敢戀愛的主要原因,是怕某些“指標”不匹配或一旦發生大的變化而影響愛情的牢固性。
而如今,女孩在對找工作失去信心之后,開始懷疑自己初的堅守可能是一種錯誤。她更為自己擔心,再如此一年一年地找不到工作,自己的愛情豈不是會更慘?
于是,她在思想掙扎了幾番之后,開始用人們常說的“工作好不如嫁得好”鼓勵自己去找愛情。
這是一個言行謹慎,對自己很負責的女孩。但她的這一決定是為恰當的嗎?
她急于戀愛,不是出自對愛情的渴望。而是對自己找工作喪失了信心,和對世事的種種無奈。這是一種逃避。
長時間找不到工作,除了大環境的因素外,自己也應該找一下原因了。找工作不是應該找好的,而是應該找適合自己的。所以,首先應該給自己來一個比較精準的定位,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等因素確定適合自己的崗位。簡歷的投放也應該在此基礎上盡量精準。投一百個不需要自己專業和特長的,不如只投一個雙方彼此都需要的。前者給自己帶來的不僅是不成功,更有“海投”不中給自己帶來的心理壓力。而后者即便不成功,給自己的心理壓力也會小些。
另外,按照女孩初的想法和邏輯,現在如果找到“門當戶對”的,日后自己或對方找到了適應甚至很好的工作,那兩個人的差距豈不又威脅了愛情的牢固性?
愛由心生,情由愛起。我們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愛情的日后相對穩定而抵制它。對于已經成年的大學生,只要不朝三暮四和亂來就可以了。即使“門不當戶不對”,愛情也能激發出搏擊的力量,這種潛在能會讓兩個深愛的人共同進步成長,會讓兩個人在努力中成就事業,會讓兩個有“距離”的人“平等”甚至有新的“超越”。
對于這個女孩,我給她的建議是,愛情與工作都要。25歲的女孩抵制愛情,這本來就不正常。而對于工作,我建議她“找原因、增實力、選適合”。
對于她現在的這種情況,重要的是增強自己的實力。一年的時間沒能爭取到一次面試機會,這同樣很不正常。現在勞動力剩余加上人才濟濟,哪個用人單位都想優中選優。所以,沒有實際能力顯然是不行的。建議長期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們,調整一下自己的思路,想辦法增加社會實踐經歷,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并拓展可從業領域,這些都可能給自己帶來就業的機會。
愛情不只是精神上的,也是物質上的。但它只是人生的一件附加品,可以屬于你,也可以不屬于你。而能力卻永遠只是你自己的,是別人無法掠奪的,是可以鞏固愛情的,更是可以為你創造成就的。
能力至上,千古不變。(專欄稿件,紙媒勿轉;網絡轉載須署名并注明出自“新浪網林藝性家教手記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