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材是育人載體,集中體現黨和國家意志,要進一步提升課程教材鑄魂育人價值,必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到課程教材中。因此,不斷強化政治素養、增強技術素養、提升人文素養,已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人才培養高標準定位的時代脈動,職業教育只有通過轉變發展理念、深化課程改革、優化發展路徑,方能培養出適合崗位需求、吻合自身追求、契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素養立人,培根鑄魂
當前,我們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而適應社會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越來越需要堅定的政治方向、過硬的技能本領、深厚的人文素養。
因此,職業教育培根鑄魂要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于職業教育始終,引導廣大師生自覺運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行動,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仰者與行動者;要加快培養德技雙馨、技能報國的人才,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培養作為職業教育的堅強使命,激發廣大師生自覺把握技能人才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信仰者、傳播者和踐行者;要針對新時代崗位人才的新需求,樹立“素養立人”的教育觀念,把“培養具有優秀政治素養、過硬技術素養和深厚人文素養的人才”作為首要任務。
三融育人,固本強基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問題,也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必須固本強基,彰顯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樹立素養本位的技術技能人才觀,形成德技融匯的課程體系、課政融通的課程內容、知行融合的課程實施與評價路徑,并以“三融育人”為著力點,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首先,德技融匯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起點。要堅持德技融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第一,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德優與技強的目標導向,重塑強調政治素養、強化技術素養、增強人文素養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推進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第二,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變革,把德技融匯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將德技融匯成效作為檢驗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標準,同時堅持“五育并舉”,把德育放在首位;第三,建立素養導向的課程體系,緊密結合職業教育特點,構建“報國情懷為統領、時代風尚為指引、工程倫理為重點、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課程思政主線,貫穿課程建設全過程,最終形成新時代“三素養”模塊化課程體系,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課程特色、育人方式和育人水平;第四,不斷完善德技融匯、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育人機制,注重職業精神與職業技能的融合,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其次,課政融通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創新突破的關鍵。職業院校必須立足于技術素養、政治素養、人文素養的有效培養,緊扣報國情懷、時代風尚、工程倫理、工匠精神四個維度。第一,設置制造強國、勞動光榮、精益求精等思政要點,選擇思政維度和技術方向,形成課程素養目標;第二,分解思政要點和技術要點,形成課程素養模塊;第三,改造標桿企業典型項目為教學項目,挖掘思政元素,增加思政案例,增設思政專項,形成技術素養典型項目;第四,按照工作過程典型任務編排教學任務,同步嵌入思政要求識記、思政行為操練、思政心得交流反思等思政任務,形成技術與思政雙螺旋遞進的素養課程開發方法,重構課政全過程融通的課程內容。
再其次,知行融合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歸宿點。必須立足于知行合一、手腦并用、持續發展的時代工匠培養,重整知行融合的課程實施方案和全員育人課程評價體系。第一,推進教師教育觀念向學生中心、素養本位、育人育才三個方向轉變,實施師德師風、專業技術、課程思政能力、企業實踐四項提升,參與素養導向課程改革等基本任務,形成“三四五”團隊建設標準;第二,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基礎上增設提升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將思政要求識記、思政行為操練、思政心得交流反思有機融入課堂;第三,建立課程實施教學主體、資源、環境、時間、流程、評價等“八協同”機制,打造學習共同體,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協同的課程實施方案;第四,建立教師、學生、工程師、學工部門、社會組織多元主體參與,第一第二課堂貫通、線上線下聯通,崗課賽證思“五位一體”的評價模型,實現“三全育人”向“三融育人”躍遷。
技能報國,人人出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正確人才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職業教育的“人人出彩”,不僅僅是人人有學上的教育,更是人人有適合的教育,也是做強做優的教育。
實踐性、實戰性是“技能報國、人人出彩”的顯性因素和主要特征。一是要開發技術與素養融合的課程內容,課程改革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讓廣大青年學生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營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二是要統籌以學生為中心理念、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和層次,將產教融合列入課程改革前瞻性規劃;三是要加強課程改革與行業企業、區域發展的對接聯動,推動課程改革主動響應產業需求和國家戰略要求,服務學生,服務社會,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課程鏈環環緊扣、良性互動。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闭驹谛碌臍v史起點上,職業教育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我們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創新,將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話語體系等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教育強國戰略、培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接續奮斗。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