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生家長為讓以非正規途徑進入優質初中的學生保留原分配學校的學籍并享有分配生指標,不惜在原分配學校購買學籍。鄭州市教育局相關人員稱,學籍問題教育部門無法監管。
家長:為擇校孩子買學籍
據一位家長介紹,孩子今年秋季入學時,被分配到了一所普通初中,家長花了高價,為孩子“買”到了進入“好學校”讀書的機會,但“好學!狈Q不為擇校的學生辦理學籍。他們找到了孩子所分配的原初中,幾番商談后,學校同意家長花錢為孩子保留學籍。據這位家長說,類似這樣的情況并不少,學校收取的學籍費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市教育局:監管存在難度
對此,記者采訪了鄭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申報學籍的程序為:學校將報到學生人數報至鄭州市教育局后,由教育局備案辦理學籍。對于這種學校“空報”學籍的做法,教育局確實沒有有效的辦法進行監管,教育主管部門無法準確核查某一個學生是否真正到校就讀。
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現在可以監管的辦法就是在中招錄取過程中,分配生的名單會在畢業學校以及網上公示,家長和學生可以對沒有在本校就讀卻占用分配生指標的學生進行舉報。
對此,鄭州市教育界一位資深人士稱,如果只憑文件來約束學生擇校以及買學籍的問題,以均衡初中生源為目的而出臺的分配生指標政策則只能成為一紙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