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安廳新聞中心提示,“高考”引發的鏈條式詐騙,主要集中在3個階段。
其一是考前階段。犯罪嫌疑人以提供試題及答案、傳遞答案或者“幫助免試入校”等方式實施詐騙。
其二是錄取階段。在錄取前夕和錄取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自稱有熟人關系,花錢能上好大學、好專業,分數不夠能上大學等,從而實施詐騙;有的還編造或偽造大學錄取通知書,讓當事人事先將學雜費打入其賬戶實施詐騙。
其三是落榜階段。在錄取結束后,犯罪嫌疑人會假稱考生落榜后會想不開、跳樓或者自殺,會引發后遺癥,犯罪嫌疑人進而實施封建迷信類詐騙。
■4個問題應對招生詐騙
為了防范這類案件,警方提示廣大學生及家長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認真核對錄取信息。考生收到高校錄取通知書和省級招辦簽章的“錄取信息確認表”后,應登錄省招生信息網或到縣市區招辦核查自己的錄取信息。如查詢的信息與錄取通知書一致(包括學校名稱、專業、層次),就是經過省級招辦辦理了正規錄取手續的,否則就有問題。
二是看是否存在高額收費現象。國家規定,嚴禁收取與錄取掛鉤的任何費用。凡是存在違反國家規定的收費行為,或者另行收取中介費、活動費的行為,都要認真考慮,謹防上當受騙。
三是看前來招生人員(哪怕是親戚朋友)的承諾是否與國家招生政策相悖。任何違背國家招生政策的承諾,都是不可能兌現的。
四是不要相信“分數不夠錢來湊”和所謂的“內部計劃”、“內部指標”。招生計劃和批次線是國家和省統一下達的,只能通過省招辦來執行。任何人說自己手中有招生計劃或名額都是不可能的。
■警方提醒
12種高考招生騙術
警方分析說,高考招生詐騙類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主要作案方式有12種:
□冒充高校招辦人員。
不法分子自稱高校招生人員,攜帶高校招生宣傳資料,誘騙學生及家長填報志愿。在取得家長的信任后,又強調錄取的難度,暗示考生及家長慷慨出手。
□混淆文憑教育形式。
不法分子有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助學輔導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蒙騙考生。考生入學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專科,而是自考試點班、成教預備班或網絡學院。
□謊稱與學校領導或招生人員有"特殊"關系進行詐騙。
不法分子自稱是高校或省招辦某領導的熟人、親戚、朋友,稱有辦法讓"二本"分數線的考生錄取到重點院校,讓專科分數線的考生錄取到本科院校,或從普通專業調到熱門專業等,實施詐騙。
□謊稱"內部指標"誘騙。
不法分子偽造文件、私刻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假冒高校招生人員,謊稱手中掌握高校"內部指標"、"機動計劃"、定向招生計劃等,讓家長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離。
□以"自主招生"詐騙。
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誤導學生家長,聲稱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數線,花數萬元即可錄取。
□以定向招生、委培之名詐騙。
不法分子向考生家長許諾能降分錄取,騙取定向委培費。
□利用前些年少數獨立學院違規招生行騙。
前些年少數高校獨立學院游離于招生體制之外,未經批準超計劃招生,受到了查處。一些不法分子借機四處行騙,向家長收取高額好處費、信息費。
□以軍校地方招生名義詐騙。
不法分子編造有軍隊院校地方招生指標,甚至偽造印章和部隊證件,騙取考生家長錢財。
□以租高校招生點、辦事處名義詐騙。
不法分子有目的地在市區租房,設高校臨時招生點、辦事處,打著高校的旗號進行招生詐騙。考生報考此類高校,交納了部分現金后,不法分子便攜款逃跑。
□打著本科"補錄"旗號行騙。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長不熟悉招生程序的弱點,打著本科補錄旗號行騙(教育部規定,常規錄取結束后,高校本科層次招生一律不補錄或換錄)。
□利用錄取信息進行詐騙。
高校招生期間,不法分子針對家長和考生急于了解信息的心理,通過查詢功能了解錄取情況,借機向家長索取錢財。
□利用網絡詐騙。
不法分子在互聯網上設立虛假招生網站,聲稱可以代辦入學,讓考生取得正規學籍、文憑。去年教育部曾公布了中國招生錄取網、中國高考招生網、中國高校招生在線、軍校招生網、中國軍校招生在線、中國高校錄取在線、中國名校信息網、中國軍校信息網等8個招生詐騙網站,今年不法分子極有可能改頭換面繼續實施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