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
電焊機二次線觸電事故頻發,原因在于二次線電壓較低(空載電壓一般在50V――90V)人們對觸電的成因認識不足,往往錯誤地認為電焊機二次線是“安全”的,導致二次線致人死亡的事故案例屢見不鮮:某造船廠有一位年輕的女電焊工,正在船艙進行電焊,因船艙內溫度高而且通風不好,身上大量出汗,帆布工作服和皮手套已濕透。在更換焊條時觸及焊鉗口,因痙攣后仰跌倒,焊鉗落在頸部未能擺脫,造成電擊,經搶救無效而死亡。這起事故告訴我們,電焊機二次線電壓雖低卻足以致命。
電焊機空載電壓一般在50V――90V左右,而安全電壓高等級為42V,空載電壓高于安全電壓,這是二次線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另外,一般電焊機電弧引燃后,要維持電弧所需的工作電壓為16V――35V,雖然在安全電壓范圍內,但在不良的焊接環境下如在金屬結構上、金屬容器、管道內或水下。潮濕地點進行焊接,若焊工身體狀況較差,人體電阻很低,也可能造成觸電。安全電壓并不是安全的。
事實上,如果從更廣的范圍來探討電焊機二次線觸電問題,其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電焊過程中人體與二次線接觸,電流作用人體,在接觸部位會產生電流灼傷,電烙印或由于中樞神經反射和肌肉強烈收縮而導致肌體組織斷裂。骨折等機械性傷害;電焊過程中產生電弧,在作業者防護不當時,可使其發生電光眼疾患或使金屬微粒滲入皮膚導致皮膚金屬化;另外,還有更為嚴重的電擊。
分析這些觸電事故的原因,主要因為存在下列不安全因素:
電焊機和焊接回路客觀上存在著觸電危險
1.電焊機二次繞組絕緣損壞,二次接線柱絕緣不良,致使電焊機外殼帶電,而電焊機未接地接零或接地接零、漏電保護器出現問題,電源無法斷開,電焊機外殼長時間帶電。
2.二次輸出端接線柱無防護罩、二次電纜線裸露、電焊鉗絕緣不合格而出現漏電現象。
3.由于利用廠房的金屬結構、管道、軌道、天車吊鉤或其他金屬物搭接作為焊接回路等。
焊接環境不良
1. 在金屬容器、管道內、金屬結構上或潮濕的地點、水下進行焊接作業,
2.夏季氣溫較高,濕度較大,焊工長時間進行焊接作業,通風不良,人體大量出汗和疲勞,身體有病或情緒不佳,導致人體電阻大大降低。
焊工防護措施不到位
1. 焊工未按規定穿戴勞保用品,尤其是絕緣手套、絕緣鞋和防護面罩。
2. 絕緣用品因潮濕、破損等原因失效。
3. 在危險環境下,腳下無絕緣墊。
由于上述物質和環境危險因素的存在,在焊工產生失誤或在正常操作的情況下其他人中觸及不正常帶電體會出現下列現象:人的手或身體接觸漏電的電焊機外殼,二次線和焊鉗等的漏電部分、焊條和焊鉗的正常帶電部分,而另一只手、腳或身體的某部位又和工件、金屬導電體或潮濕的地點接觸,就會形成電流回路,造成觸電。
預防對策
為了防止二次線觸電事故,避免搶救不及時造成嚴重傷害,必須在管理、技術和急救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
1. 必須嚴格電焊工資質的管理。電焊工是國家明確規定的特殊工種之一,其培訓、考核、取證、復審和人員的使用管理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的規定,杜絕無證施焊現象。
2. 電焊工勞保用品必須穿戴齊全;焊接作業人員應保證工作服,絕緣鞋、絕緣手套防護面罩、遮光鏡片質量合格,性能達到國家標準要求,這是防止電擊、電燒傷、皮膚金屬化、電光眼、電烙印的基本和有效的措施。
3. 電焊機必須選用合格的產品。電焊機要有防止過載的熱保護裝置,在調節電流的銘牌上有明顯的過載指示;電焊機各導電部分之間要有良好的絕緣,其絕緣電阻值在初級回路與次級回路之間應不低于5MΩ,帶電部分與機殼,機架之間應不低于2.5 MΩ; 介電強度的實驗電壓值符合國家規范要求;焊機的一次電源線長度一般不宜超過2米~3米;電焊機工作溫度一般在-10℃+40℃之間,空氣相對濕度在20℃時≤90%特殊環境下,如在氣溫過低或過高、濕度過大、氣壓過低以及在腐蝕性或爆炸性等情況下,應使用適合特殊條件性能的電焊機,或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每半年應進行一次電焊機維修保養。當發生故障時,應立即切斷焊機電源,及時進行檢修。
4. 電焊機一次線和二次線的接線柱端口都必須有良好的防護罩,防止人體意外觸及帶電體。如果防護罩是金屬材料,必須防止防護罩和接線端口的接線柱、金屬導線碰觸或連接,以免防護罩帶電。
5. 電焊機二次電纜線必須絕緣良好,不能有裸露現象。二次電纜線應按國家標準GB50133-85選用,其絕緣電阻不得小于1MΩ;并應具有良好的導電能力,線芯應用多股細銅線(直徑在0.2mm-0.4mm),并且輕便、柔軟、便于操作;其截面積應根據使用的焊接電流與電纜線的長度的不同來確定,以防在使用中因為過熱而燒毀絕緣層;一般長度不超過20米一30米;二次電纜線和電焊機連接可以用設備耦合器(俗稱快換接頭)進行連接,接頭不能多于兩個,接頭處應絕緣良好。
6.焊鉗的質量必須符合安全要求,其絕緣電阻不得小于1MΩ;介電強度通過實驗應達到絕緣部分能承受有效值為1000V的交流實驗電壓而無閃絡或擊穿現象;焊鉗和耐焊接飛濺物達到規定要求;機械性能通過拉力試驗和耐沖擊試驗符合規定要求;在使用過程中,禁止將焊鉗浸入水中冷卻。
7.電焊機的使用堅持“一機一閘一漏一箱”的原則。即每臺電焊機必須配備一個獨立的電源控制箱,控制箱內有容量符合要求的鐵殼開關(或自動空氣開關)和漏電保護器,當焊機超負荷時,應能自動切斷電源;禁止多臺焊機共用一個電源開關;電焊機和電源控制箱的金屬外殼都必須接地(或接零),接地電阻Rd<4Ω,其外殼上的接線螺釘規格不得小于M8,接地線應是中間無接頭的整根導線,截面應為相線截面的1/3~1/2且不應小于2.5mm2;漏電保護器必須選用符合GB6829-86《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的產品。這樣,可以防止電焊機內部絕緣不良、一次線或二次線接線端口絕緣不良而使電焊機金屬外殼帶電導致人體觸電的情況發生。
8. 安裝電焊機空載自動斷電裝置。一般電焊電弧電壓為16V~35V(低于安全電壓),也就是引弧后電源輸出電壓即二次線電壓自動下降到工作電壓才能穩定地繼續施焊,此時,二次線電壓安全程度是較高的,但是停焊時二次線電壓即變為空載電壓50V~90V,比較危險,如果此刻能夠切斷電焊機電源,就可以從根上消除二次線乃至一次線的隱患,電焊機空載自動斷電裝置就具有在設定時間內自動切斷電焊機電源的功能。其作用原理如圖1(執行單元:控制主電路的接通與切斷;計時單元:實現二次輸出斷路的計時控制;穩定單元:在焊接中采用電流控制計時單元的穩定;檢測單元:實現二次回路電壓的檢測)。
當焊工停止焊接(焊把離開工件)時,該裝置在設定的時間內(1秒~數秒)自動切斷電源,當重新開始焊接,焊條觸到工件時,裝置自動送電起弧。這樣,可以防止電焊機在停用時焊工忘記關閉電源,使電焊機一直處于預開啟狀態;另外在人誤操作或設備本身絕緣不良而使人體觸電的情況下,由于焊接中斷,延時開關將在設定的時間內自動切斷電源,減少了人體觸電的時間,可以使觸電者不受傷害或受傷輕微,避免了觸電事故的嚴重后果。國家規定,在特別危險,如在金屬容器、管道內、在金屬結構上、潮濕地點以及水下、高空等處進行焊接作業,電焊機必須配裝空載自動斷電保護裝置,可以說電焊機配備空載自動斷電裝置是在技術上防止二次線觸電事故的極為有效的辦法。
9.在不良的環境下施焊。使用“一墊一套”防止觸電。在金屬容器、管道、金屬結構及潮濕地點進行焊接時,觸電的危險性很大,除采取安裝電焊機自動斷電保護裝置的措施外還可以采用加“一墊一套”的辦法來預防觸電,即在焊工腳下加絕緣墊,停止焊接時,取下焊條,在焊鉗上套上“絕緣套”。
10.嚴禁使用廠房構件、金屬結構、軌道、管道或其他金屬物搭接代替焊接電纜使用。使用這些金屬物作為焊接電纜,很容易引起觸電,同時會因接觸不好,產生火花,引起火災。
11.由電工進行電焊設備的安裝、維修和檢查。工作中如設備出現故障,應立即切斷電源,找專職有證電工檢修,焊工不得擅自處理。
12.電焊機使用過程中不允許超載。若超載運行會因過熱而燒毀電焊機,造成危險;如果絕緣燒壞,可能引起漏電而發生觸電事故。電焊機發熱多少與電流大小和通電時間有關,所以過載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焊接電流超過了額定電流值,另一方面是指使用的時間超過了額定暫載率。暫載率是指規定的時間與通電工作時間之比,即: 暫載率=(通電工作時間/規定時間)×100%.電焊工進行手工電弧焊時,按國家規定(GB807-74,JB686-74),工作周期即規定時間為5分鐘,并且規定額定暫載率為60%,即在5分鐘之內只允許通電工作3分鐘。 13.工作結束時,要立即切斷電源,盤好電纜線,清掃場地,經確認無隱患后,方可離開。
14.觸電急救。對觸電者進行急救.要點是救治及時和采取正確的救護方法,而為關鍵的是“快”.據統計,觸電后不超過一分鐘開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觸電后6分鐘開始救治則10%有良好效果;12分鐘才開始救治則救活很小。所以及時搶救至關重要。急救的第一步是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第二步是現場救護,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立即爭分奪秒就地進行搶救,搶救時應該按科學的方法和步驟對癥救治,如果觸電者心跳或呼吸停止,應正確使用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千萬不能消極地等待醫生的到來,在現場施行正確的急救的同時,派人通知救護車和醫務人員到現場,還可以聯系其他車輛將觸電者送往醫院。搶救應堅持不斷,切不可輕率停止,運送途中也不能終止搶救,更不能輕率地斷定觸電者已經死亡,實際搶救中有搶救5小時還救活的實例,因此只有醫生才可以確診觸電者是否已經死亡。送到醫院后應由醫生進行科學的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