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合作伙伴,如今對簿公堂;向“管理大師”索賠千萬,自我炒作還是維護正義?
“有智商的人都知道這是一起炒作,目前我們已經有律師跟進這件事了。”8月17日下午,“管理大師”余世維助理孫萌在電話里首度回應益策(中國)學習管理機構(簡稱益策)提出的千萬元起訴。
8月13日,益策發表聲明稱,余世維公司所擁有的“中華培訓資源網”通過第三方盜竊了益策“商戰名家網”所有后臺軟件以及相關數據庫資料。益策于8月12日正式起訴余世維網絡侵權,索賠人民幣一千萬元。
“倘若民事程序無法解決(紛爭),我們唯有尋求刑事途徑了。”8月15日,益策總裁李發海對本報記者表示,競爭對手防不勝防的抄襲、模仿甚至明火執仗的盜取數據已成為制約中國培訓業發展的瓶頸,“商戰名家之前大大小小也被抄襲過四五次,但這次尤為嚴重,我們不得不訴諸法律。”
余世維遭千萬索賠
8月17日,記者致電余世維助理孫萌,希望能夠與余世維直接交涉,但孫表示余世維現時身處臺灣,中國培訓資源網一切日常大小事務均由孫打理,因此她在這件事上有足夠的發言權。
而對于此次起訴的金額高達1000萬元人民幣,益策代理律師彭卡侖否認是“獅子開大口”,“光是網站的研發和維護就達到700萬人民幣,而余下的300萬是由軟件、視頻每個50萬加起來的”。
8月18日,記者再次登錄中華培訓資源網,發現被指侵權的鏈接以及相關鏈接已被刪除或者屏蔽。
“我們手上都保留有大量截屏證據,而且在今年的6月份都已經到廣州公證處進行過公證了。”彭卡侖認為,從目前收集到的證據來看,足以確認中華培訓資源網的盜竊侵權行為。
李發海表示,這次的侵權行為始于去年10月,“當時公司有員工發現了,進一步查證后,我們就發現它完全是拷貝商戰名家網2008年6月3日前的整套系統數據及代碼,估計是離職的IT經理把整套東西賣給別人。”
但去年10月發生的事情,為何到現在才提出起訴?
對此,李發海解釋是,“由于當時考慮到該網站屬于余世維公司所有,而余世維是益策的老朋友,因此沒有采取嚴格的法律行動。”
記者了解,李發海和余世維兩人之間歷史上過從甚密。9年前,慧泉(中國)國際教育集團(簡稱慧泉國際)是早推廣包裝余世維的咨詢公司,而在慧泉的網站上記者發現,余世維是慧泉的前任總裁/校長,而李發海則是高級顧問,兩人可謂亦師亦友。
李發海也坦承,“公司剛起步的時候余世維幫了不少忙。”李發海口中的幫忙指的是余世維作為講師與益策合作,使益策在幾年間聲名大噪。
在《2009益策(中國)公開課排課表》上,記者發現余世維在今年3月10日的廣州以及7月7日的深圳均有兩堂培訓課,對此,孫萌對記者表示,并不清楚余世維當時有否參加這兩場培訓。這使李、余的突然決裂增添了一層迷霧。
行業亂象
事實上,近十年來,由于培訓市場的巨大潛力,行業起點低、運營成本低,高利潤誘使大量個人和機構涌進培訓行業。
益策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培訓行業年產值已經達到千億元人民幣,而且還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全國幾萬家管理培訓公司,只有少數能夠達到年產值上千萬,而且目前國內還沒有任何一家培訓機構可以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1%。
“目前中國的教育培訓市場比較分散。”英孚中國市場和業務拓展部副總裁呂榮慶之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李發海介紹,目前國內的培訓機構80%以上為“培訓中介”公司,“由于它們的實力和規模都無法與那些實力強大的專業培訓機構競爭,業界萌生了很多旁門左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資英語培訓機構人士8月18日向記者表示,培訓公司之間還會經常派間諜去上課,以套取競爭對手的新信息。
李發海表示,目前侵權的手段不外乎兩種:更改課程名字,比如《情景領導》改成《情景管理》;整合各家公司課程內容形成新的課程,對于每家公司都沒有超過侵權規定的比例,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法律風險。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的培訓行業還沒有形成產業鏈,它的產供銷系統和它的產業服務體系都沒有形成。大部分培訓公司都存在規模小,產品、贏利模式單一和產品研發滯后等問題,許多培訓機構都還在為生存而奔波。”李發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