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某自行車零件廠采用冷擠壓工藝加工某些自行車零件,零件材料為Q235。采用淬火后低溫回火工藝,硬度為58-62HRC;型腔表面粗糙度值為Ra0.80μm。模具經熱處理,雖然硬度和耐磨性有很大提高,但模具工作時既要承受很大的沖擊力,又要承受原材料的強烈摩擦,其型腔表面的磨損仍然相當嚴重,使用壽命低。以飛芯成型模中的凹模、凸模為例,在正常情況下一副凹、凸模僅加12500-3000件,就因模具尺寸超差而報廢。以該件年產量200萬件計,僅此零件加工而報廢的凹、凸模就有近千副,再加上其它零件加工的冷擠壓模的同類報廢,是影響該廠產品成本的一大難題。 二、模具尺寸精度的電火花強化修復 壓模具修復,首先是要恢復原有的尺寸精度,且保證足夠的強度。筆者先后試用鍍硬鉻、噴熔法修復模具。這兩種方法均能使模具恢復原有的尺寸精度,但修復后的表面性能均不理想,特別是后者變形情況嚴重。經研究,筆者選定電火花強化方法修復模具,基本達到了預期的修復目的。 1.電火花強化工藝(以凹模為例) 硬度:58-62HRC;表面粗糙度值:Ra0.8μm;電極棒:合金棒。 過程為1)表面處理:用酒精或汽油清洗滁盡油污;2)電極連接:振動器接正極,工件接負極;3)運動速度:振動器與工件相對運動速度為0.5-1.5m/min;4)強化時間:均勻涂覆至所需尺寸。 2.強化結果 經電火花強化修復的凹模后發現,原先超差的尺寸均已修復,表面硬度69HRC,表面粗糙度值為Ra1.60μm,修復后的凹模尺寸精度和表面硬度均已達到技術要求,但表面粗糙度Ra值未達到技術要求,這將影響模具型腔表面的耐磨性、抗腐蝕性、工件表面質量和脫模性等。 三、模具強化層表面粗糙度的刷鍍修復 1.電刷鍍工藝過程(以經過電火花強化處理后的凹模為例) 設備:ZKDN型刷鍍電源;模具:表面硬度69HRC;電極:石墨;鍍液:鎳鎢合金。 l)電凈 電凈是刷鍍工藝中采用的一種電化學除油法,它在電流的作用下具有較強的去油污能力。電凈工藝如下:電極接相:正接法;操作電壓:12-16V;鍍筆與工件相對運動速度:12-14m/min;電凈時間:30-60s 。 沖洗:用自來水沖洗干凈。 2)活化 活化是通過電化學和機械摩擦的作用,去除基體表面上的金屬氧化物,使其顯露出新的金相組織,從而保證金屬鍍層與基體金屬的結合。活化必須在電凈徹底的基礎上進行,不同的基體對活化液的成分要求也各不相同。筆者采用1號活化液并采用如下工藝:電極接相:正接法;操作電壓:12-16V;鍍筆與工件相對運動速度:10-16m/min;活化時間:30-60s;沖洗:用自來水沖洗干凈. 3)刷鍍表面層 由于刷鍍的鍍液種類很多,一般根據具體的刷鍍表面層技術要求合理選擇或配制。該擠壓凹模要求鍍液應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表面質量,故選用了鎳鎢合金鍍液。具體工藝過程如下:電極接相:正接法;操作電壓:12-15V;鍍筆與工件相對運動速度:10-15m/min;沖洗:自來水沖洗干凈。 2.刷鍍結果 檢測經電刷鍍修復的凹模表面性能表明,刷鍍后的表面硬度為58HRC,表面粗糙度值為Ra0.5μm。筆者進行了微磨損試驗機耐磨性試驗,并以新凹模為參照件,兩者進行比較表明,強化后又經刷鍍的表面層耐磨性為新凹模表面耐磨性兩倍多。在耐磨性試驗中,亦對鍍層與強化層、強化層與基體之間的接合狀況進行觀察,末出現任何起皮或脫落現象。 四、結語 在試驗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小批量報廢模具的修復,投人使用后發現,在相同的加工條件下,經修復的模具,每副凹、凸模加工零件數上升到8000-10000件,且加工的零件表面質量明顯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