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全省技工學校的校長老師聚集在山西飯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表彰他們中的優秀人員時,也在探討技校今后培養人才的方向。
省人社廳副廳長楊培岳說,經濟結構調整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技術工人,今后技校就要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滿足山西省轉型需要。"培養高技能人才是技校發展方向。"能源大省山西在轉變靠煤吃飯形象的同時,技能人才的結構也隨之調整。
經濟轉型需要大量技能人才
省人社廳培訓處負責全省技校工作,處長李小珠近參與完成了一項廳領導牽頭的技能人才的課題。對于山西技能人才的現狀,李小珠深有感觸,他說,目前,山西省現有高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傳統制造業,而煤炭、農業、文化、旅游和眾多新興行業的高技能人才則嚴重不足。"要把山西建成為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技能人才的結構需要隨時進行調整。"李小珠說。
另外,山西省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新統計顯示,山西省技術工人總量僅僅占到全省城鎮從業人員總數的34.5%。而高技能人才僅占技能人才總數的19.9%。
根據山西省確定的重點發展的七大優勢產業分別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綜合各個優勢產業的技術工人存量以及對高技能人才要求的特點,2009年至2020年,山西省七大優勢產業對高技能人才形成基本的需求分布是:能源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約占全省高技能人才總量的36%,金屬材料及其制品工業約占14%,裝備制造業占16%,化工和醫藥產業占10%,新型材料產業為3%,特色農業為3%,旅游文化和現代服務業為8%。另外,新興支柱產業和其他產業占10%。
李小珠說,按照經濟增長年遞增率8%、技工需求增長2%計算,到2020年山西省共需新增技能人才48萬人,技能人才總量要達到265萬人。
技?焖俎D型
面對新形勢,承擔技能人才培養的技校可謂"船小好掉頭",在市場大潮中,他們不斷求變,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而技校就業率依然保持在了95%以上。
對此,省教育廳副廳長賈堅毅說,大學生就業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地區經濟發展周期有較大關聯, 產業結構調整后帶來的是職業、職位、崗位的變化。
"山西省2003年到2005年高校60%的本科生集中在機械類、能源化工類、電工類、土建類等10個專業,而生物制藥、城市發展、現代物流、旅游服務、新材料等現代服務業出現人才缺口現象。高校專業人才培養跟不上,緊缺的專業和職業崗位需大于供。企業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變化速度遠遠高于高校專業培訓人才的變化速度。"賈堅毅說,這也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
而技校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則適應了市場需求。山西機械高級職業技工學校校長杜德勝對記者說,技校就是根據經濟建設新形勢,瞄準經濟增 長的新行業,培養實用型人才。
大同機車高級技工學校校長張偉也表示,近幾年,針對市場對機械類技術工人需求量增大的形勢,學校增設了汽車修理、數控機床、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現在生源很好。
重新安排技校專業
李小珠表示,政府、企業、社會、個人對技能人才開發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還不完善。
據了解,全省120所技工學校,財政或企業撥款的僅有41所,其余學校基本靠收學費解決辦學經費。
"很多學校還存在著教學實習條件不足、實習車間設備陳舊、學;A設施不完善等現象。"李小珠說。
楊培岳認為,山西的轉型正為技校發展帶來了機遇。"山西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從根本上著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一要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二要靠人力資源,需要大量高素質技術工人。""技工教育要緊緊圍繞就業需求,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做出安排。"楊培岳說,而高端帶動則是指引技工教育發展的方向。
"技工教育通過大力開展高級技工、預備技師培訓,提升技工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記者 徐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