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司面包是指有蓋的白面包,面包底部抽心主要是因為面團含水量較低(45%以下),并且是沒有發酵的面團,流性太差.要避免這種現象,好是在不添加設備的情況下,改用50%面粉的二次發酵法,這樣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其次也可以增加面團用水量(或用蛋量、油用量),但水量的增加是受設備限制的。 面團分割、成形時是否可以撒干面粉,會不會起泡? 在分割、成形時,如果面團粘手或粘設備,是需要撒干面粉的,有些手工操作的師傅,為了防粘手在案板和手上涂色拉油,不管是撒粉或是涂油,用量都不能多,干面粉使用太多,面包表皮有白色斑點,嚴重的表面會產生脆片。涂油太多,面團表皮容易起泡,在醒發室內已起泡,烤時泡會更多。撒干面粉,面包表皮不會起泡。 如何使烤出的面包具有酸刺激舌尖的效果? 面包的酸味來源有兩種,其一是因面團溫度太高而引起面包變酸,這種酸味是人們不喜歡的,缺少香醋味,其二是同于長時間的發酵,使面團慢慢變酸,這種酸味帶有很濃的酒香味,人皆喜愛。美國現在流行的面包就是酸面包。它是利用長時間發酵的老面種,經多次發酵,從而使面團具有很濃的發酵風味和酸味的面包。如果沒有老面種,可以使三次發酵的方法發酵面種,第一次用20%的面粉,0.2%酵母,發酵10小時左右;第二次加入30%的面粉,再加入0.2%的酵母,發酵5至6小時;第三次加入20%的面粉,再發2-3小時,用這種面團所生產出來的面包,就具有很濃的酸味了。 生產鳳梨酥脫模時破碎太多,如何處理? 鳳梨酥是較松酥、油脂用量大的產品。一般配方升工藝不合理,就可能出現脫模破碎情況,具體解決方法有: 1、脂用量是酥性關鍵因素,常用為40%左右,用油量越高,酥性越大。 2、油脂品質是酥性好環的主要因素,以動物油脂為主要油底的酥油其油性優越,酥性、自然會更好。(牧洋香豬油可作為理想的參考選擇)因為鳳梨酥的味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油脂的風味。油脂的風味經烘烤后還有很好的味道,這種油脂的品質就是優良。 生產中式千層酥香,為何會出現有層但體積不大,且烤盤中有大量油脂? 一般情況下我們把上述情況稱作瀉油,千層酥類引起瀉油的主要原因有: 1、油脂的熔點太低,因為中式千層酥通常用豬油拌面粉,制成酥心,用酥心來達到有層次的目的。所以熔點低的豬油容易出現瀉油現象。 2、烘烤溫度也是一個關鍵,因為面團成形后,用較低的爐溫烤,則會出現油脂先熔化。而面團的水蒸發滯后,把以瀉油,產品體積減小。通常為了增加產品在爐中的膨脹程度,烘烤干層酥類產品時,好用通入蒸氣的爐來烘烤,可提高產品的體積。 攪拌面團加鹽有什么作用? 在攪拌面團時加鹽可以減少攪拌時間,相對降低面團的溫度。由于鹵有加強面筋 強度的作用,鹽過早加入會增加面團的彈性,使面筋擴展困難,特別是面筋強的面粉。所以當用面筋強度好的面粉時,用后加鹽的方法來減少攪拌時間,降低面團由于攪引起的摩擦升溫。但如果所用的面粉筋度不是很好,或是用慢速攪拌機時,就不能采用后加鹽的方法,因為面筋強度不足時,遲加鹽也不會減少多少攪拌時間,后加鹽效果并不明顯,如用的是慢速攪拌機的話,后加鹽,很難令其均勻分布面團中。 糖粉加入奶油打奶油裝飾為什么會發沙? 打奶油裝飾通常是加入糖漿的,這樣奶油裝飾會有光澤,沒有發沙情況。即使不煮成轉化糖漿,加入煮糖水也比糖粉好,特別在冬天可以用糖次的溫度來調節奶油裝飾的軟硬程度,所以很少用糖粉來打奶油裝飾,當糖粉加入時間太遲,攪拌不足的情況下,奶油裝飾不光澤,即是所謂發沙現象,第二種可能,是糖粉顆太粗,糖不易溶化。 烘烤蛋糕出爐后出現收縮后怎樣處理? 答:引起蛋糕收縮的原因常見有的: 一、柔性材料用的太多。如糖、油、蛋黃、發粉等。 二、攪拌時空氣打入太多,即攪拌過度。 三、面筋的支承力不足,即拌面粉時面筋形成太少。這里以油蛋糕為例子作答: 1、可能是打油時,加蛋速度太快,攪拌機速度太高,使面糊打入空氣太多。 2、可以是配方中油脂用量太大。 3、用糖油拌合法打油蛋糕時后拌入面粉較少,沒有足夠的面筋出現。也可能是烘焙時間不夠。 面包放入醒發后,不向上鼓,而向四周攤瀉,是何原因? 面包在醒發過程中,前段時間面團應該往上脹,然后周邊也變大,如果面團不往上脹,而瀉大,原因主要是面團的保氣能力大,面筋的彈性降低,而延伸性太好。這種情況的出現有如下幾種可能: 1、面粉的品質太差,面筋 含水量不足。 2、攪拌面團過度過是壓面次數太多,把面筋打斷或壓斷了。 3、面團的配方中柔性原料(油、水、糖等)太多。 4、若用二次發酵,可以是面種發酵過度或是面種面粉用量太大,發酵時間過長。 生產曲奇餅為何粗糙、底部掉皮? 曲奇餅干表皮光澤度與配方、原料及攪拌過程有關。如出現表皮粗糙,底部掉皮原因可能是: 一、面糊攪拌之后,面糊比重是否一致,即奶油充氣不同,面糊比重不同,所生產的產品不同,所以在攪拌過程中一定要嚴格將面糊比重控制在一定范圍。 二、面粉加入之后的攪拌程度是曲奇表皮是否光滑的關鍵。如果面糊沒有足夠面筋形成,即加入面粉后攪拌不足,曲奇餅干烘烤時,表皮就會失光,底部掉皮。如果面粉加入后攪拌過度,面筋形成太強,曲奇餅干則會不松酥,皮太緊。因此要想生產良好的曲奇制品,一定要注意掌握好攪拌過程的程度。 出爐的面包起皺是何原因? 面包表皮起皺主要是因面筋太強引起的。 具體解決的方法是: 一、選用面筋強度不是很高的面粉,即中等面筋含量的麥心粉。 二、使用二次發酵法生產。面種經過3、4個小時的發酵之后,再強的面筋也會變得柔軟。這樣面包在爐中的膨脹時,表皮和面包中心部位的急脹程度相一致,出爐后不易出現表皮發皺的現象。 三、用含水或含油多的裝飾材料裝飾面包表皮。 四、相對減少配方中韌性原料的用量,如鹽、蛋白、添加劑等。 如何解決油炸面包表皮出現的氣泡? 生產油炸面包使用面筋較低的面粉,但面筋質量要好。如果面筋太高,面包的醒發時間相對較長,否則面包內部柔軟度不夠,如果醒發時間拉長了,面包表皮容易有汽泡。其次,油炸面包的醒發要求在低溫低濕環境下進行,如果醒發濕度太高,油炸時表皮會有氣孔。另外,油炸硯時,油溫很重要,油的溫度太高,面包表皮易出現氣泡。 蛋卷卷好以膈,表面為什么會出現裂口? 答:蛋卷表面出現裂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配方中蛋量不足造成的。蛋量越少,蛋糕的結構物質就越少,彈性差,表面不平滑,易裂口。只有蛋的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此種現象才會改善。另外提高蛋量同時也要相應提高用油量,這樣會使蛋料更加柔軟,鄭起時不會出現裂口。 用直接法打蛋糕時,蛋糕油和水加得過多,是否可以相應多加面粉? 答:水量加入過多,攪拌完成時面糊會又稀又軟,保持氣體的能力差,烘出的蛋糕體積小,組織緊。在攪拌初期(面糊未打發)發現此種情況,可以適量加入面粉繼續攪拌,進行補救,但如在攪拌后期,面糊已經打發時,再加面粉,會使已打發的面糊體積下沉,效果不佳。 用直接法打海綿蛋糕、面糊太稠時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 面糊太稠,主要是由于水的用量不足(或蛋不足)造成的,蛋糕油過量是次要原因。當攪拌過程中出現面糊太稠的情況,可以分批加入一定量的蛋或奶水,但務必要在攪拌后期面糊充分起泡之后再加,別過早加入。若在蛋糊剛剛被子打起來,就將水或蛋加入,會晉升重破壞蛋糕油的作用能力,面糊再也沒辦法充氣了。 制作虎皮蛋卷,蛋黃糊需打至濕性起泡需要多長時間? 打蛋黃糊時的濕性起泡與打全蛋的濕性起泡其特征不同,全蛋的濕性起泡是在遠離手指的位置開始彎曲,而蛋黃糊的濕性起泡是在離手指較近的位置彎曲。另外,蛋黃糊的充氣速度比較慢,比蛋白和全蛋慢行多。至于需多長時間,這與攪拌機的型號、攪拌速度和蛋黃溫度等因素有關,很難確定具體時間,而且它主要應由濕性起泡的終點來確定。但在打虎皮蛋卷時,攪拌速度很重要。要用高速成打至濕性起泡后,再必須用中速足夠攪拌,排出大的氣泡,這樣烤出來的蛋糕花紋才會好看,不易變形。 用蛋糕油制作海綿蛋糕,出爐后為什么樣有時會塌陷? 答:主要原因是由于按傳統方法攪拌。有蛋糕油破在,面糊中有很多空氣,如果后加入面粉沒有足夠攪,就會出現面粉攪不足,面糊內空氣太多,面筋形成太少,幫烘烤時蛋糕會下陷,如用直接法攪拌,出現這種情況則是水分太少,面糊過稠而引起的,多加水或多加油可以解決。 在天氣冷,室溫較低,在打蛋糕時如何解決? 天氣冷,對制作油蛋糕和戚鳳蛋糕的攪拌沒有壞的影響,但對于打海綿蛋糕就不同了。因為打海綿蛋糕時,蛋糊的溫度好在40攝氏度左右,該溫度下蛋糊充氣能力好,容易打起。如果蛋糊的溫度太低,蛋不易打起泡。這時好將蛋加熱至40攝氏度左右后再開始攪拌,或者用溫水浸拌缸給蛋糊加熱。此外,如果愿意使用乳化劑,可加入1-2%專用的蛋糕油,能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